大年初六受邀到乌石镇潭板村看雷剧,我已10多年来没有到现场看戏了,都说雷剧成了许多人童年的记忆,一点也不假,随着年龄的增长,读书,工作后都没时间看戏了,只是想起小时候看戏,还是和爷爷奶奶一起,天还没暗就早早洗澡吃晚饭跑到戏场,看一场懵懵懂懂的古装戏,但意在戏场的小吃上,哈哈哈。
我以为戏场上的人比较多,大年初六,大家都在家过年,难得人家一聚一起到戏场看戏,但到戏场人不是很多,大多都是年纪多的阿公阿婆还有年龄比较小的小孩子,应该是当夜风有点大、天气比较冷,加上大部分人又要上去工作了。
到戏场后,看到戏楼上挂着戏班雷剧团的名称:广东中雷艺术团,本人为一戏迷,跑到后台看了一下,据了解,该团成立于年,是一个全新的雷剧艺术团。
广东中雷实行现代化管理,融传媒、编剧、导演、演出与科研于一体。致力于打造一支技艺精湛、德才兼备、面向未来、走向全国的雷剧品牌团队,以优质表演服务于观众。广东中雷现有剧员45名,80%班科出身,年轻专业;超高标配舞台设备、戏服道具;追求用现代科技的梦幻美衬托雷剧的传统美。
当晚该团演出的是大型六场古装雷剧《杨令婆监军》,该剧讲述了北宋时期,瓦剌侵宋不成,瓦剌军师兀罕乃献计引火边寨古家堡,意图挑拨本与宋邦怀有旧怨的古家头领古龙阿,令其背信弃义,反宋通番。久历沙场的杨令婆随行监军,深知疏不间亲,豆箕煮豆之理,乃用计送信,款曲互通,共诉衷肠,终使古家堡冰释前嫌,负荆归宋。
该剧不仅传承经典,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观看过程中让人很舒服,看到演员都很年轻专业,雷剧注入新活力,精美的“服化道”,简约大气的舞台设计,鲜明的人物个性,精彩的武打戏,大小矛盾的对立,冲突扣人心弦的剧情……
不知道大家注意不,近几年开始,许多雷剧团布景采用了电子屏幕,这样不仅美观,而且大大节省了转场的时间,不让观众等太久。湛江实验雷剧团现在还保留着布景图,让雷剧保留着原味。这点很不错,值得点赞。电子屏也好,布景实图也罢,都是为了让雷剧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当晚也有歌舞节目,为了更多吸引年轻人,许多剧团都会从中插入歌舞小品,他们专业是演雷剧,歌舞是非专业所以有许多地方歌和舞没那么好也没关系,每到歌舞时刻,戏场的人气突然就高了。但我还是愿望表演雷剧的时候人多一点好。
每场戏演出,不仅是有祭祀神灵的功能,更有勉世的作用。雷剧的剧本大都是历史典剧,剧目有《陈世美》、《龙珠奇缘》《赵氏孤儿》、《杨门女将》等,其中传唱的内容大都是歌颂中国古人的优良品德和劝勉世人摒弃恶习,继承和弘扬中国优良的传统美德。像《状元桥》中秀英卖屋换钱送儿上京赴考,流浪乞讨度日,文亮不负母亲的恩情,衣锦还乡,和母亲携手过状元桥。这出戏既是勉励在读的学子,珍惜时光,用心读书,将来做个有用之才,也告诫世人要念恩情,所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雷剧是广东省四大剧种之一,是雷州半岛独有的、在雷州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用雷州话为唱白的地方剧种,雷剧的流步以广东省雷州半岛为中心,辐射广西、海南、茂名等省市部分地区。
年5月23日,雷剧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献记载雷州歌演变为雷剧的第一个剧本是《断机教子》,第一个民间剧团“尧天乐雷州歌班”出现于清嘉庆年间,已有多年的历史。几百年间,雷剧以草台班的流行腔作为基本曲调,兼收了昆腔、粤曲及雷州音乐等民间乐曲,至今已拥有多种腔调。#娱乐热点大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