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湛江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之三:雷剧
广东省湛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情况较好,全市有8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5个省级项目、74个市级项目。本号将连续推介湛江非物质遗产项目,希望网友留言,提出宝贵意见。
雷剧是在雷州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用雷州话为唱白的地方剧种,经历了姑娘歌、大班歌、雷州歌剧几个发展阶段。雷剧,原名大歌班,因早期以雷州歌曲调为声腔,曾名“雷州歌剧”,广东省雷州市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雷剧的成型阶段约在清代中叶,第一个剧本《断机教子》、第一个民间剧团“尧天乐雷州歌班”均于清嘉庆年间诞生。经过近三百年的舞台实践,成为目前雷州半岛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地方戏曲剧种。也是广东四大剧种之一。
雷剧角色行当、服饰类同兄弟剧种,表演在戏曲的程式化中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声腔有鲜明的民歌风格。唱腔兼具板腔体和曲牌体的特点,分雷讴、高台、混合体三大体系,有散板、慢板、中板、快板、复板等五种板式。伴奏乐器主要有雷胡、笛子、唢呐、萨克管、锣、钹、鼓等。
湛江市目前有雷剧剧团多个,常演剧目0多个,演职员多人,年演出近场次。其中《抓阄村长》获国家首届“五个一工程”奖;《梁红玉挂帅》主角林奋获国家戏剧梅花奖。
(文字作者:明亮,部分图片来源网络,有版权方请联系删除)经文字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