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雷州文化共创文明城市
雷州市年雷剧表演艺术研讨会
为了弘扬雷州优秀传统文化 唱响国家非遗雷剧品牌,值著名雷剧表演艺术家符玉莲从艺六十五周年之际,举办“符玉莲从艺65周年雷剧专场暨雷剧表演艺术研讨会”活动。
指导单位:中共雷州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雷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承办单位:雷州市雷剧艺术研究会
雷州市戏剧家协会
协办单位:雷州市雷剧团
雷州市实验雷剧团
研讨时间:、10、6
上午9:00——12:00
研讨地点:雷州市文化馆
雷剧艺术专家欢聚一堂
年10月6日上午,这是一个需要载入雷剧发展史的日子。继前日“符玉莲从艺65周年雷剧专场活动”圆满结束后,在雷剧艺术研究会会长黄祖洁先生的发起下,如期举行了雷剧表演艺术研讨会,这是关系雷剧发展的又一场重头戏。季秋九月,天高云淡,凉风习习,雷州市文化馆三楼会议室在一片欢声笑语中,与会的分管文化部门领导、雷剧界艺术专家(湛江地区)及特邀嘉宾等50多人,欢聚一堂,畅所欲言。领导专家们充分肯定了前天雷剧专场对雷剧发展带来的极大鼓舞及良好的社会影响。研讨会上,黄会长用谐趣生动的语言插科打诨,为会场起头、小结及总结,使研讨会在一片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先后发言的领导专家有雷州市文广新局局长梁国良、政协副主席牧野、符玉莲、林奋、余石、郑保书、陈乃明、庞秀明、曾健、郑马华、林继伟等20余人。领导专家们本着对雷剧文化发展的希望与热情,专业、中肯地对雷剧艺术发展出谋献策、把脉问诊,从而指出问题、破解疑难、寄以希望,总结出十多条有利于雷剧发展的、亟待解决而切实可行的议案,达到了研讨会的初衷目的。
雷州市雷剧表演艺术研讨会现场,与会者围绕着符玉莲雷剧表演艺术的探讨,就如何提升雷剧艺术,拓展雷剧市场,振兴雷剧而展开了讨论。
图为左起:湛江实验雷剧团团长林奋女士、著名雷剧表演艺术家符玉莲女士、雷州市政协副主席牧野同志、雷州市文广新局局长梁国良同志、雷州市雷剧艺术研究会会长黄祖洁先生。
牧野同志在会上的发言摘录:
1、非常高兴有此机会与雷剧专家们一起与会。
2、雷剧走过桑田沧海,取得较为丰硕的成果,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力。今天的目的不是找优点,重点的请专家们出“金点子”,为雷剧今后的发展群策群力,希望雷剧有一个由“墙内开花墙外香”到“墙内开花墙内外皆香”的转折。
(1)细节决定成败。大量举证雷剧演员在舞台上不注意舞台表演细节的事例,提出自己对传统艺术慢慢消失的担忧,要求从事雷剧事业的编剧、导演和演员们都要努力地去熟知文化历史,努力去提高业务知识水平,还用决定运动员成败的零点几秒来说明细节的重要性。
(2)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雷剧的发展与新中国差不多同步,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存在着许多问题,雷剧的发展还在路上。希望广大雷剧人遵遁一定的发展规律,为雷剧走向远方、走向北京、走出国门而努力。
(3)毋忘初心。雷剧要服务于工农,服务于雷州半岛,不能脱离于群众。若然,便成无根之草,切不能做对不起广大雷剧爱好者的事,应借天时地利人和,充分地整合雷剧的人才资源。
图为雷州市文广新局局长梁国良同志
梁国良同志发言摘录:
1、感谢专家、来宾的与会。
2、祝贺前天(10月5日)“符玉莲从艺65年雷剧专场”活动的圆满成功,得到专家及观众的认可和肯定,今天按原计划召开雷剧艺术研讨会,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从而收获成果。
3、要求大家朝雷剧传承及发展方向畅所欲言。
4、雷剧是雷州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在广大雷剧人的努力下取得优秀的成绩。但由于市场、人才等方面的制约,出现原创作品少、人才资源匮缺情况。要求专家们对症下药,认真寻找问题,为雷剧的振兴出谋献策。
雷剧著名表演艺术家符玉莲女士在会上表达心中真挚的谢意。80高龄得以重返舞台的机会,感谢领导、新朋,特别感谢筹备委员会,以下是她书面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仁们,大家早上好!
昨天下午的《符玉莲从艺65周年雷剧专场演出》得以圆满结束,及今天的《雷剧表演艺术研讨会》得以召开,我是万分的激动,以及充满感恩、感激之情。
俗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想不到我符玉莲在八十岁高龄时还能重返舞台办个人专场演出,真的是无论用何种语言都无法表达我对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各位亲人、朋友,各位观众对我本人的厚爱与支持及帮助!一台戏才2个小时的演出,从筹备到演出成功,凝聚了我们从雷州歌走进雷剧这个新时代的老、中、青三代众多个文学家、作曲家、表演艺术家及著名演员的无私奉献,辛劳付出及演员们的倾情演出,还有两个剧团人员的鼎力相助。一台晚会的成功,离不开台前幕后人员的共同努力付出,我真的非常感谢这两个团的演员,还有其他团的孩子们;他们在这半个多月里,于乡下和城里来回转辗奔波辛苦排练,才使得这台晚会圆满成功!
我非常感恩我生于雷州这片沃土上。我8岁跟哥嫂偷师学艺,14岁正式登台演出,一路走来,见证雷剧的兴衰,承传与发展。
雷剧起源于雷州一歌,悠悠历史有多载,现在还成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我非常光荣与有幸成为从事雷剧的一员,尽管我现在已是81岁了,但只要雷剧还需要到我,我将为我们雷剧的弘扬与发展继续发挥我的余热,为雷剧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最后,祝各位领导、各位同仁身体健康,家庭幸福!祝雷剧事业蒸蒸向上!
图为第十九届“全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湛江市实验雷剧团团长林奋女士说了如下几点:
1、雷州雷剧团是我的母团,我曾为之付出我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同时表达自己对母团的感恩。
2、希望这个年代的孩子们用更认真的态度对待练习演艺需要的基本功。
3、从昨日的雷剧专场来看,有关人、有关部门付出无悔的努力,劳动强度大,20多日的排练,体现雷剧人良好的精神状态,我从中学会许多东西,感触多多。
4、指出雷剧的源头在雷州,土壤也在雷州。
5、高度肯定“符玉莲式”唱腔(女中音),指出该腔式迄今为止是玉莲大姐唱得最好,是宝贵的财产,号召大家在发展的同时努力传承下来,并指出女中音腔在雷剧发展史上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6、可喜现象。雷剧唱腔过去仅限于专业团使用,近年来,雷州电大开了雷剧大专班,搞了录音室,民间也贡献了许多动听的方言歌及唱腔,如松青的《思亲》《思君》等;涌现了一批音乐人才,如松青、唐进等人;有人才,必须用上,不能只有曾健老师的单打独斗,有关部门必须系统地把人才组织起来,联合作战,从而重铸雷剧的辉煌,这是亟需要做的事情。
本来雷剧已经成为广东省四大剧种之一,现在成为稀有剧种,这跟雷剧唱腔改革与雷剧发展需要的不同步无不关系。举例说在自己45年雷剧专场会后的研讨会上,个别外地剧种的专家尖锐地指出:雷剧没有自己的系统唱腔。再次指出集团作战比单打独斗好。
图为雷州市作家协会主席陈吴森先生(左),雷州开放大学校长郑保书应邀出席了会议情形。会上,黄祖洁会长高度肯定雷州开放大学开设雷剧表演大专班学历教育,举办“全市中小学音乐教师雷剧培训班”等方面对雷剧发展的贡献。
郑保书校长发言摘录:
1、雷剧人现在已是充满自信,昨日的演出,争请亲友们来捧场是一种特别的体现。
2、雷剧人的几个剧团为了组织好玉莲大姐的雷剧专场,付出努力,从平时的排练和昨日的表演中可看出;雷剧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我们水平还未大幅度提高,所以还得明确方向;关于唱法、唱腔的研究还要进一步深入;从符玉莲一代到林奋一代的唱腔发展看出,美的东西是深入人心的,唱腔的研究者任重道远;雷剧唱腔要做到多而不滥,合乎老百姓的口味;奋姐所说的人家不认定你的剧种地位,足够引起我们的沉思。
3、戏是给人看还是给神看的问题。从眼前看,雷剧人敢于展示自己,敢于在亲友间、朋友群、公众平台、快手平台等处发表自己的作品,再次说明了雷剧人已经是充满了自信,也说明了雷剧已经由过去的“给神看”走向现在的“给人看”之可喜变化。但愿雷剧的振兴有我们雷州电大的一份功劳(他幽默地说了一句“我们就是不一样”),教师、校长们的支持充分说明了校园需要雷剧的歌声。
4、雷剧进校园活动,说明了雷剧的好听、好美,学员学生反应热烈,也说明了雷剧有发展空间、有市场。
5、雷剧需要走进校园。昨日的好几个节目中发现以林继伟、戴善怀为首的雷剧大专班学员演技越来越好,一些有名气的剧团如雷声团所到之处,人山人海,是雷剧发展势头良好的充分体现,雷剧人如何根据群众欣赏水平的不同,走校园发展的路子,值得在座思考。
6、通过昨日对《岭南圣母》的再次赏看,其画面唯美、唱腔动人、有时代感的特点使我们意识到,提高雷剧酬金是当务之急,但这必须要求加大投入力度,以雷剧自身更具水平、更具价值作为市场升值保证。
7、传承与发展的互相保护。保护符玉莲唱腔,发展林奋唱腔,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互相保护,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8、最后指出民间公众平台作品的参差不一。
图为雷州市原政协副主席,雷州市雷剧团音乐演奏员余石先生在会上发言情形
余石先生在个人发言之前,阐读了广州乡贤,雷州半岛文化艺术界德高望重的吴茂信老师书面留言:
雷剧的明天更美好
——参加“符玉莲从艺65周年专场演出”活动有感
吴茂信
有幸参加玉莲姐从艺65周年演出活动,享受了一场雷剧艺术盛宴,又见到了三代雷剧界的新朋旧雨,我内心的激动难以形容,有很多很多感想不知道从哪里说起。没有经过认真的组织,想到什么说什么吧。
首先,我为雷剧骄傲。我们这么一个小小的剧种,经过解放后近70年的拼搏,在全省排上了老四的地位,发展的速度是远远超过前面的粤、潮、汉三个老字号。从锣鼓过门到管弦伴奏,从单一的流行腔到几十个曲牌体,再过渡到现在拥有较为完整的板腔体系。在表演方面从高台雷歌剧的初级阶段,通过吸收兄弟剧种的长处,融化在自己的血液中,有了自己完整的表演程式。9月19日,林奋从艺45周年专场演出在广州举行,将这些成果展现出来,受到来自北京的戏曲专家的充分肯定,他们认为雷剧是一个令观众喜闻乐见的优秀地方剧种,充满蓬勃的生机。玉莲姐是值得大家尊敬的,她亲身经历了雷剧70年来的变化和发展,其中倾注了她大量的心血。这次演出她从艺以来主演成功剧目的片段,展示了她表演艺术的造诣,也为雷剧留下了一笔弥足珍贵的财富。今年是玉莲姐80华诞,我们向她致以热烈的祝贺,祝福她健康长寿,艺术长青!
其次要为雷剧人喝彩。筹备这次活动的过程,是全面展示雷剧人风采的过程。第一是对艺术的忠诚,不管现在还在演出团体工作,还是转移到其他行业服务,听到这个消息便主动挺身而出。大家不辞辛劳,不计报酬,全力以赴投入排练。不管社会影响多大,艺术成就多高,像林奋同志这样在戏剧界享有声誉的大艺术家,也以普通一兵的姿态,投入战斗。第二,雷剧人是一个特别有情义的群体,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一心一意为着振兴雷剧。正因为这样,雷剧人又是一个很有向心力的群体,老中青三代人,团结一心,无往而不胜,只要筹委会一声令下,一呼百应,同心协力,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搞出一台主题鲜明、思路清晰、规格很高的节目,实在不容易。第三,步调一致就能取得胜利。雷剧艺术研究会的领导成员,这次起到了核心的作用;湛江实验雷剧团、雷州市雷剧团、雷州实验雷剧团三个演出团体通力合作,充分显示出雷剧人博大的胸怀。雷剧为什么兴旺发达,雷州半岛为什么能成为全国独一无二的戏曲绿洲?因为有雷剧人做脊梁,雷剧人是灵魂,这是不争的事实。
第三,雷剧界人才辈出,雷剧事业欣欣向荣。这次专场演出,策划编写组、导演组、舞美祖、后勤组,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也显示了各组成员的聪明才智。既有统一的策划,又有各剧组独特的思路,形成了互相促进、互相竞赛、互相学习的良好氛围。尤其是开场和终场两个大型雷剧歌舞,人员人数这么多,场面这么大,演员又来自不同的团体,十分难于把握。没想到创作组几天就把词曲弄好,乐队合奏,做好录音,为排练提供先决条件。导演组集思广益,迅速拿出导演方案。参加演出的演员由于功底好,能按照导演的意图展示作品的精华,整个演出气氛热烈,色彩缤纷,莺歌燕舞,令观众大饱眼福。习总书记说,人才是最大的生产力。雷剧拥有这么多各类专业的人才,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好景象,一定会把这座艺术殿堂建造得越来越雄伟,越来越辉煌。朋友们,再接再厉,我们的明天一定更美好!
余石先生个人的发言摘录:
(1)从雷剧专场中看到了希望。从艺多年,看得最认真的是昨日的这场戏。
(2)关于唱腔。雷剧来自于雷州歌,唱腔和方言歌的编写,由于作者往往两者都会写,导致界限不明显;我们要着力保护“雷剧”这个名词(过去是雷州歌剧);雷剧的最大缺憾是不能定板定腔,体现为有的方言歌“雷味不浓”,对于有戏剧味浓的唱腔应及时定腔,这点对有过拉主奏乐器的人来说有着深刻的体会,他通过大量举例来说明京剧有京味,雷剧也需要“雷”味。
(3)希望从事雷剧唱腔工作的同志加倍努力,加强改革,并指出流行腔是流行民歌,不是唱腔。通过举例过去演出《陈世美》时男女演员的“你死我活”,指出“男女同腔”(相差五度)问题,也指出了过去由于不及时定腔定调使之成为制约雷剧发展的严重性,同时指出流行腔绝不是男女同腔的问题。
(4)近段的林奋专场、符玉莲专场的成功是雷剧成功的标志;玉莲大姐从艺认真,态度执着,65年来的无悔无怨,精神可嘉。
(5)雷剧像京剧一样,需要有自己的保留剧目,演员有了梅花奖,雷剧必须有保留剧目。
湛江日报社简陈明先生在会上的讲话摘录:
1、“65”“81”这两个数字令人感动,这是一种不容易的坚持。我们雷剧发展到今天,与老一辈艺人们的不懈努力是分不开的;玉莲大姐如此高龄,站在舞台上就足够让人感动;老中青的有机结合,是雷剧艺术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京剧一经播放便可知道是京剧,我们的雷剧唱腔发展也需要朝“味道”去发展,雷剧艺术研究会、雷州电大为此做出重大贡献,有大批人在为雷剧发展奔跑着;雷剧需要抱团取暖,团结一致,整合资源,使之传承,得以发展。
2、指出 玉莲姐是我们雷剧界的前辈、是我们的师友、是我们的榜样,她热心支持雷剧发展,把一生献给雷剧事业,80岁高龄还在传徒授艺,是值得我们敬重的老艺术家。
在玉莲姐从艺65周年之际,由雷州市文广新局主办,雷州市雷剧艺术研究会、雷州市戏剧家协会承办的“符玉莲从艺65周年雷剧专场暨雷剧表演艺术研讨会”,非常有必要,这是对莲姐从艺历程的一个总结,也是对她在雷剧事业做出贡献的一个肯定。通过这个活动,让雷剧工作者进一步树立本土文化自信。
雷剧的繁荣发展是我们共同的目标,相信在我们各方共同努力下,雷剧的明天会更辉煌!
符玉莲、莫小环母女与湛江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专家学者们合影
记录编辑:杨孟(雷州市雷剧艺术研究会秘书长)
现场图片:丁智明、郑恭耀
、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