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
只因苏轼的宋词喂养过这一方湖水。雷州西湖,成为接待名士的驿站。
清瘦的西风一路陪伴瘦马,从中原出发,向南而来。悲悯,沿途散落。
古雷州不盛产贤士,但这里的水质可泡热茶。每一杯上乘的醇香,都足以让一颗疲惫的灵魂得到温暖。一杯、二杯、十杯,雷州人说,喝下,就是自己人。
沃野千里的雷阳大地,可以装载失落的情怀,可以安放沉重的诗词。就这样,诗长成西湖的岸柳,词化为湖面上的浮莲。
莲叶还是那样翠碧,荷花还是那样艳红。九百年后的西湖,还是苏氏兄弟泛舟的那汪湖水吗?清风下的垂柳,蘸着满满一湖水,一笔一划在湖面上记录着,向文明鞠躬致敬。
所有的瘦马都是带着风尘而去的,背来的文明和佳话已悉数留下,存放在古城的大街小巷。
西湖,有一座十贤祠,十个名为寇准、苏轼、苏辙、秦观、李纲、赵鼎、李邕、王岩叟、胡铨、任伯雨的雷州人,在这被虔诚供奉,香火不断。
三元启秀塔
天南一柱。三元及第。登高望远。
三元启秀塔,一个供养梦想的地方。
当年塔基挖到的三只蛇蛋,依然收藏塔底。一贴启发文风,培育俊秀的纸符,张贴塔门,一贴已是四百年。
世间往事舞翩跹,只有这景色依然不变。
今天,我就为看景而来。我要攀登57米的阶路,看57米的景致。我面朝南海,看碧海波恬,感受“芳洲雁侣随来去,远浦渔歌任抑扬”;我俯瞰稻田,眺看万顷连云,听东西洋蛙声一片;我瞭望一龙烟绕,为祖辈战天斗地的汗水点赞。
塔周围的城墙,其实只是一具模型,历史都是后人从银河摘下供自己欣赏的几颗流星。
我要真诚感谢像兵马俑一样的石狗,它们表情朴素,一路守卫雷州,至今又集体藏身于塔侧的博物馆,继续穿越时光,捍卫古城的荣耀。
雷祖祠
人都是要死的,传说中的神人也是人,因此都有山塌水竭人亡的一天。
雷祖祠,一座始建于唐贞观十六年的祠堂,只因是为陈文玉而建,至今香火不灭。
陈文玉,雷州的第一个偶像。
我去看陈文玉的那天,他端雅地坐在高高的座殿。几百年来,他都保持着一样的姿势一样的表情,守着农田、村落,守着这块天、这片海、这阵雷、这场雨,以及这如蚁般出入于祠堂的人流,他希望继续庇佑自己的每一个子民安居乐业。
我一路收拾早被时光吹落的俚语,这曾为陈文玉所熟知的语言,现在已潜入土地,融入溪流。他治下的黎、瑶、壮、察、侗、苗、汉各个族群,现在都住进我的雷州村落,说着同样的雷州话。
雷祖祠里,赞誉无数。寇准有诗,东坡有赋,丁谓作记,李纲题碑,乾隆御匾,但再多的,也不及人民的铭记。
英榜山下,我向雷祖祠,向陈文玉致敬,只为他造福一方的灵魂能在时光中穿梭千年。
天宁寺
天宁寺,一座千年古刹,敲击着一千年前的木鱼。
高官名士,白丁布衣,曾以同样的姿势,一代接着一代,鱼贯穿越山门,祈求多福,探听前程。
握住香火的手,都有热度。但愿点燃的每一柱香,每根烛光都能看清佛祖的脸。
心即为佛。这时,无数的灵魂正在寻求安生,别把寺门关紧,留出一线细细的光线,都是佛光闪现,拥抱众生。
在苏轼题写的“万山第一”石匾下,我希望在此寻找到历代贬官的足印。
那是九百多年前的中华大地,彼时,北方正在下雪。但南方的雷阳大地,阳光正在方丈室煮沸一壶壶茶水。此地一为别,天涯共此时。
每一柱香都是点在心里的,只要心胸建有庙堂。
天宁寺,香火中禅意激情恍惚。
二公祠
山高水长,冷暖江湖。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雷州,一座二公祠,放置着两把秤。一把衡量清廉,一把丈量胸怀。
灵魂都是顺着岁月的沧桑扬长而去的。心碑却可以竖立于深处。
二公祠,我颂读着。陈瑸,在福建古田、台湾、福建、闽浙为官一任,守住清贫,爱民如子,誉明清岭南三大清官之一,康熙赐匾嘉奖。陈观楼,乾隆年大学者,学富九车,面对乡梓,曾书示村民“有千年禄切,无百年观楼”。
史书的厚度实际是人的厚度。人,只有自己站成山的样子,别人才会当你是一座山。
南珠璀璨夺目。二公祠内外,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以上图片由摄影家黄华养先生提供
本文作者简介:
孙善文,七十年代生于广东雷州。文学作品散见于《诗选刊》《星星》《上海诗人》《延河》《湖南文学》《山东文学》《散文诗世界》《散文诗》《参花》《南方都市报》《深圳特区报》等60多种报刊及多种年选。曾获中国曹植诗歌奖。现居深圳。
往期回读
轩扬
于见闻处倾听大地穿越时空的颤音——读李立的《在天涯》(组诗)
莫晓鸣
貌美如花(城市笔记之)
大枪
起底一场和雪花一样美丽的初恋
朱晓霞
命里一碗水泡饭
罗秋红
耐得烦,又耐不得烦
翁俊安
素食的味道
王新华
幸福是一种感觉
郑荣
享受文化熏陶的幸福
曾辉
下午茶
易明|国检林记
王祥夫
胭脂考
黄小军
读海
朝颜
素食有道
陈文
手
王小鱼
素淡时节总会来
罗桂兰
生日被人记住的幸福
柯杰
我和我的聋哑母亲
“幸福笔记”征文比赛启事
写好文,送素食,“齐善素食”诚邀您一起在《深圳特区报》畅谈“素食与生活
孙善文转发分享是最大的赞赏
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