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雷州市新闻
雷州市经济
雷州市人口
雷州市旅游
雷州市地理
雷州市交通

那些年,我们家乡雷州的农业故事

雷州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一颗熠熠生辉的南国明珠,属于源远流长的岭南四大文化之一,是国务院颁布的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雷州远在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便有人类繁衍生息,先秦时期先后为越楚的势力范围。

据史载,公元前年,楚灭越之后“楚子熊挥受命镇粤,至此开石城,建楼以表其界”。汉元鼎六年(公元前年)至清末,雷州城大都为县、州、郡、道、府治,是雷州半岛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称“天南重地”。

本土文化是我们的自豪,也是我们的根。

雷州90后(ID:leizhou90s)将为大家讲述雷州的历史,讲一讲那些年,我们家乡雷州的故事。

农业,兴自神农之世,是生民之本,是维系封建皇朝统治的经济命脉。历代统治者概莫能外都是以兴农务本为第一国策,正所谓“无农不稳”。

雷州,号称“绤浠菽谷有余于地,鱼盐蜃蛤取饶于海”的渔米之乡。倘若以这一美名为历史定点坐标,上下求索,就会发现二千多年来,岁月的铧犁在蛮烟瘴雨的红土上艰难演进的农耕文明轨迹。

秦汉时期:洪荒未辟无赋税

秦始皇统一中原六国后,于公元前年,派遣大将赵佗南攻百越。继而于公元前年,再次挥师南下,从此“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过秦论》)”。

而这时,雷州隶属象郡,居民为南蛮。“南蛮杂类与华人错居......曰俚、曰獠、曰竾,俱无君长,随山洞而居,古先所谓百越是也”。

雷州属百越中的一支——骆越,又称西瓯。由于交通闭塞,先秦时期,中原统治者鞭长莫及,声教末通,各部落之间“好相攻击”,经济、文化十分落后,过着类似现代非洲中部土著的非打原始生活。

生活水平与农业生产水平是息息相关在,透过雷州土著先民当时一方面与“华人错居”、“随洞而居”,另一方面“裸以为鉓”,“披草莽而邑”的窘况,可以想象,雷州的当时农业仍处于鸿蒙未启的原始阶段。

汉初,公元前年,雷州统辖于南越王赵佗。后经汉使陆贾的劝服,赵佗臣服汉朝成为岭南的封疆之吏,他采取“和揖百越”的怀柔政策,为发展农业生产,开展与中原内地进行互利的关市贸易,购买中原的金铁田器与耕牛、马、羊等。

但西汉吕后“母鸡司晨”执政后,采取“别异蛮夷”的贸易壁垒,严令关市“毋予蛮夷外粤金田器”,马牛羊虽然可给,但只批准给雄性的,雌性的即令主禁止。吕后的诏令主观上以经贸保护主义为手段达到了汉皇朝对边疆的政治控制目的,客观上却滞后国包括雷州在内的岭南地区的农业发展。

汉武帝元鼎年间,南越王相吕嘉叛乱,朝廷诏令伏波将军路博德出桂阳、下学湟水;楼船将军杨仆出豫章、下浈水,会师番禺,讨平南粤,“烟开九郡”,而雷州时属九郡之一的合浦郡。

当时汉朝对诸初是郡县采取“以其故俗治,无赋税”的民族自治政策。所谓“以其故俗”是表示汉王朝对岭南九郡重在羁縻,而“无赋税”即侧面反映岭南九郡(包括现在两广、海南省及越南若干地区)农业经济方面的贫穷落后。

时至东汉,合浦郡仍是“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常通商贩、贸籴粮食”,甚至到了两晋时期,农业仍然末开发。

据《晋书,陶璞传》中陶璜说:“合浦郡土地硗确,无有田农,百姓以采珠为业,商贸去来,以珠贸米”,说明合浦当时的农业是一穷二白,商业即相对发达,主要得益于海上丝路的对外贸易。

隋唐时期:皆从半输半自给

岭南自隋朝以来,有不少俚撩所在地已由朝廷列为郡县,其民也被列为编户。但因为局限于土地贫瘠、气候恶劣,技术落后,农业生产未有起色。

唐代,是雷州农业的重要过度时期。唐贞观年间,雷祖陈文玉出任雷州首任刺史,他对境内瑶,侗,僚诸少数民族,采取“怀集峒落”的措施,各峒落相继输款,境内民族安定团结,发展生产,被誉为“丰我田谷、荣我冠裳”。

当然,这或许是溢美之词,但唐代,雷州农业已经大大发展却是毋庸置疑的。唐政权对岭南地区制定的税收政策是特殊的,它既有汉人与夷僚的区分,又有和各户等级高低的酌量,对夷僚征税,都体现对夷僚的政策的倾斜。

另一方面,夷僚已从前文所述的在汉朝的“无赋税”演变为唐朝的“皆从半输”的有赋税了。从无到有,标志雷州农业生产经济有了质的飞跃。

可是由于即使是“皆从半输”的征收,百姓依然难以交纳,雷州当时“火耕水耨”生产技术,只能顾得了上餐,顾不了下餐。迫于完税,雷州先民只能卖儿卖女。由于粮食无法自给,为解决百姓“米袋子”的问题,雷州只能从福建等地购买。

两宋时期:自给自足转外销

宋代,雷州农民已远非秦汉之际的荒芜末辟的旧况,承继隋唐半自给的基础更上一层楼,不但实现了粮食生产从半自给到自给有余,而且实现了从进口粮食到出口粮食的华丽转身。雷州农业之所以取得这么辉煌的农业生产成果,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1大量移民的涌入,为农业的发展提供充足劳动力

宋代以前的雷州半岛,虽然由于具有频临南海这一优越的地理条件,曾在古代对外交际和商业贸易上一度起过重要作用。但毕竟商品生产力不高,农耕经济还很落后。

北宋以后,农耕文化有了一定的发展。大量闽人迁雷,开垦了大量荒地,耕地面积由此逐年增加,至宋仁宗时,耕地数量已想当可观。

人口的增长,为雷州经济的开发和发展提供了大批劳动力,但更为重要的是宋代江、浙、闽一带地区农业生产及各种手工业技术水平已经相当高,文化亦相当发达,这些地区移民到雷州,为雷州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他们给古老的雷州大地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成为宋代开发雷州的生力军。

2兴修水利与精耕细种,提高了农业生产量与生产效率

为了缓解“地狭人稠”的矛盾,雷州人首先采取精耕细种的方法,提高了土地复种指数。这种耕作方法最讲究“尽地力”,强调“顺天时”,即提倡勤耕,勤耘以提高单产量,按四季变化,提高复种指数。

宋代雷州地区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大部分是闽南移民,他们带来了先进的耕作技术。《海康县志》记载的“田有夏秋二米,起于宋”,说明雷州夏秋二熟耕作制比一熟制是一大进步。耕作制的进步应归功于福建移民,因为福建是我国最早实行二熟制的地区。

此外,一些先进的生产工具,如水车等也在这个时期由移民传到雷州半岛。一些优良品种,如最早传入福建的雷州俗名叫“黏稻”的越南占城稻,也由闽移民推广到了雷州。

雷州半岛的农业生产,经过宋代闽南移民的开发,迅速地发展起来,南宋时已成为重要的粮产区。据《宋史。食贷志》记载,南宋淳熙年间,雷州已有大量的米、谷出口。

历史上,雷州农业生产是靠天耕种。有雨则种,无雨则休,种田在人,收成在天。民谣谓:十天无雨成小旱,一月晴天禾苗干:生产失收饮水难,离乡背井去逃荒。可见,水利于雷州农业生产何等重要。

从南宋开始,雷民便把改造田与水利建设相结合,创造性地采用堤渠并举的新技术,堤可以防潮,渠可以排灌。

其中围垦的雷州东西州二十二万顷良田为“雷州粮仓”,素称“东洋熟,雷府足”。古有诗云:

极目东洋万顷田,

耕畴簇拥若云连。

前人水利心源活,

捆载频闻大有年。

另外,如雷州湾和南渡河出海口一带土地,由于地势低洼,海潮侵袭,长期处于沉睡状态,宋代闽潮移民到来,修成南北大堤和灌渠,引淡水冲洗,经不断努力,使大片斥卤化为沃壤,遍地荆棒变为稻梁。

故历(雷州府志)说雷城附近“送始筑岸防海,以开仟佰”,并称雷州地区山民务农田以尽地力,海人谋渔盐以养身份”。正是宋元二代雷州人的不懈努力和辛苦的劳动,使雷州享有“绤浠菽谷有余于地,鱼盐蜃蛤取饶于海”的鱼米之乡的美誉。

明清时期:糖蔗之利与谷相半

明一统中国后,为了安抚民心,恢复经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主要有以下三点:

1鼓励垦荒

明初,朝廷讲召集流亡、劝学兴农作为地方官吏的政绩考核内容,这一举措消除了开荒者的后顾之忧,还大大地刺激了百姓开荒垦地的积极性。

据《明实录》卷一百零一记载,因为明广东布政使罗荣奏,“高、肇、雷、廉所属洲县地多抛弃,流民,土瑶易为啸集,请募民开垦,劝课农桑”,这一举措使应募至雷州半岛开垦的闽潮人数不减;

而在清初广东掀起撩荒运动中,据雍正雷州知府王铎责司府属有关事宜中说,高、雷、廉三府被开垦的土地最多。

2减轻赋税

天下初定,为了安定社会,明太祖朱元璋下令,统计并记录国内田地的面积,并将农田划分为两种:官田和民田——规定官田的划定标准为五升三合五勺,民田为每亩三升三合五勺。

3解放工匠和奴婢

洪武初年,朱元璋下诏,将一千遭受战乱成了奴隶的人放为良民。这样一来,增加了自耕农的数量,使农业劳动力得到恢复,而雷州地区的农业生产也有了起色。

这一时期,雷州农业生产经济表现为最突出的特征是粮食与经济作物并重。在粮食作物方面,首先是品种结构更加的丰富、合理、形成水稻、番薯、玉米三位一体的格局。

相传晚明时,番薯为吴川人林怀兰从越南引人了雷州。番薯的作用很大,雷歌唱道:

乜都不如种番薯

大的给人小给猪

薯头薯蒂剩给狗

还有薯藤留给牛

其次,除水稻多熟制得以推广外,多中农业生产技术也进一步提高。如为了改良土壤,增加地方,人们广辟肥源,因地用肥。又如在沿海地区,围海造田的技术也变得更加科学和经济。

清代农作物防虫抗害的能力也大大的加强,螟蛾总是在“田禾秀实”的时候为害,农民就用烟草梗抵御,先将烟草梗制成捆,然后插在稻根下,螟蛾就不敢靠近稻苗了。

而在经济作物方面,种植规模比一千扩大了许多,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若干专门化的分区。

另外,人们为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将稻田改做蔗田。虽然“雷州之乌糖,其行不远,(但是)白糖则远货苏州、天津等地”。种蔗利润远比粮食作物回报丰厚,所以,明清时,徐闻“糖蔗之利,几与谷相半”。

纵览雷州两千多年的封建农业发展史,雷州经历了秦汉火耕水褥阶段,隋唐的铁器牛耕阶段,宋元时期深耕细作阶段以及明清的综合化,科学化的发展阶段,由粗放到集约经营是雷州农业生产的发展轨迹。

来源:风吹稻浪(源泰稻米)

版权归原作者I如有侵权I请联系删除

源泰稻米

赞赏

长按







































白殿风方法
骨肽注射液说明书


转载请注明:http://www.leizhouzx.com/lzsxw/3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