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雷州市新闻
雷州市经济
雷州市人口
雷州市旅游
雷州市地理
雷州市交通

江冰多种身份融会贯通,铸就一部中山传

北京白癜风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多种身份融会贯通,铸就一部《中山传》

城市如人,有其灵魂、肉体、五官、骨肉、血脉、呼吸。优秀的城市传记,不仅是时间表、史料汇、名人谱、生活照、市井图,更应该是一段血肉丰满活泼生动真实感人的历史画卷。广东中山市的丘树宏、黄刚两位作者,正是用三种身份、三种视角,进入中山城,为这座不平凡的城市写下了一部《中山传》(新星出版社)。翻开新著,三个强烈印象呈现眼前:

一是诗人的眼光。充满热爱,诗意盎然,提炼出中山市具有独特性的精神元素。

书的开篇,敞开诗人襟怀:仿佛不需酝酿,诗意即刻汹涌。首页就是诗歌:中山是座山,美丽五桂山,俯瞰伶仃洋,花香千里远;中山是座山,伟人孙中山,振兴中华梦,点亮一片天。你是我心中的花,你是我心中的香——抒情调子与优美诗句,构成开篇的叙述动力。

对于中山城市底色的概括,亦具有诗人的叙述特点。城市底色定位为“红黄蓝”,“红”是中国红,中国人的文化图腾和精神皈依,渊源追溯到古代日神膜拜;“黄”表达中山族群的文化根源,广府、客家、福佬均源自中原文化。“蓝”指海洋,代表海洋文化。

整个中山城,可以说是淤沙海岛堆积联系而成,其前身是珠江出海口和南海之滨散落的海岛。经过珠江口千百年冲刷淤积逐渐连成一片,在烟波浩渺中诞生了一座城市。我们不能因为拥有今天这一片开阔坚实的土地,而忘记曾经的汪洋,以及远处的蔚蓝与召唤——这样的语言描述,流荡着诗意。

在第一章的结尾,甚至以抒情诗歌完成:香山,中山。是岛,也是山。岛曰香山岛,山称五桂山——沉香弥漫。是人,亦为山。人是孙文,山曰孙中山——人文奇峰。

诗歌抒情的文字风格,赋予《中山传》以抒情式的基调、跳跃式的节奏、政论式的雄辩,与汹涌的诗情,澎湃的诗意交叉汇合;诗句抒情与历史陈述,有时由于过渡太快,呈现跌宕起伏,活脱跳跃的状态,从而构成该部传记的叙述风格,亦是特色所在。

二是历史学家纵贯古今的视野。金句迭出,高度概括,把整个中山的文明史形象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中山传》的历史叙述,一下抓住我眼球的是迭出的金句。这些金句,不但高度概括了中山城历史特征,而且在梳理历史顺序的过程中起到了搭建桥梁的作用。比如序言:中山人的“三个不”、“五句话”,以及“中山三味”:人情味,烟火味,文化味——均透过现象,直接抓取了这一座城市的个性特征。

历史叙述的重头戏在于孙中山。以中山命名的伟人,给予这座城非同寻常的意义。作者对此显出十足的自信:作为名人城市,“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作者的思路非常清晰。对文化如何从一个地方命题上升为国家命题,有一个精当的阐释,可以视为地域文化创新提升的典范。

值得一提的是,孙中山的早期规划与中山城市发展的紧密结合,历史联系的优美弧线被作者发现并大笔勾划。比如中山早年对中华大地铁路规划,与年中山市经过三年酝酿,启动的“铁路梦中国梦孙中山文化高铁行”——进行一个大跨度的历史连接。既写了孙中山,又写了现代城市的发展。可谓一语双关,境界提升。

应当说,《中山传》的作者,在不同叙述角度之间进行了有益探索。如何将孙中山革命历程的叙述,更加贴紧中山城传;如何进一步挖掘故乡给予中山的精神资源,也是摆在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在我视野中,香山文化之所以诞生伟人中山,是因为这一片咸淡水冲刷的土地,诞生了一片森林,而伟人则是这片森林中最亮眼伟岸的那棵大树。树如何长成,森林与大地,天空,海洋构成何种关系?

时代、地理、气候、人种、物产、民俗、风情、移民等诸多元素,隐约明暗或强或弱的在岁月长河里交汇流动、互动变化:物理撞击、化学反应、政治策动、经济盛衰、文化呼应,各方发力,叠加积累。既神秘又现实,既虚幻又具体。

历史靠人叙述,记忆依赖文字,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凡此种种,空间巨大,正是传记作家大展宏图之时。传记如何反映一座城市的成长,作家的个人叙述至关重要。城市如人,一呼一吸中,自有城市成长的内在节奏。如何将历史叙述的每个“点块面”,红线串珠般地连接,呈现历史发展轮廓,恰恰是作者努力的方向与目标。

三是现场见证者。二位作者不但在中山生活多年,而且还担任过领导职务,撰写过一批本土文学作品,均为创作成果丰硕的中山作家。

丘树宏是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兼诗歌创作委员会主任,中山市政协原主席,并且担任过中山市委组织部长、宣传部长。有多部“史诗作品”问世,如《孙中山》《南越王赵佗》《共和国之恋》等。既有澎湃诗情,又具中华视野。

黄刚为国家二级作家、广东省宣传文化优秀人才、广东文学院签约作家、广东省作协理事、广东散文诗学会副会长、中山市作协副主席。出版有《山高谁为峰》《阳光不锈》《驭风而行》等10部著作,作品入围第六届鲁迅文学奖、入选《新华文摘》等。

两位作者,可谓功力深厚,创作丰硕,在文化传播与艺术创作中颇具造诣。

广东有广府、客家、潮汕三大民系,实际上还有粤西一片,或言加上粤西,广东就是“三个半文化”——粤西人听了不高兴了,明明是完整的一个——无法被原认定的三大民系所覆盖。仅俚人及其领袖冼夫人就独树一帜,还有俚人神秘消失、雷州石狗等文化之谜,魅力不小,值得独立研究。

中山本土文化,宽泛地可划为广府,属于珠三角一部分,亦有客家影响。但她的“咸淡水”具有独特性,“香文化”亦极富个性,加上“中山文化”,文化资源相当丰富。如何接通文脉,开拓挖掘个性。《中山传》呈现了这座城的共同努力:一个人一座城,一座城与一片“人才森林”;美味风情民俗,“中山航队”破浪领航。个人与群体、本色与创新,历史间的联系与跨越构成全书重点,从而超越了城市传记“编年史”的模式。

这恐怕也与香山县至宋代建立,独立行政地位较迟获得有关。但行政区划仅仅是一个方面,更为要紧的则是本土文化的繁盛程度,以及文化个性特征鲜明程度。程度如何?作者概括的“五句话”颇具说服力:伟人家乡、近代史摇篮、咸淡水文化、内外源经济典范、正宗新粤菜鼻祖。精彩总结,传播亮眼,高度深度,令人赞叹。

我一向认为广东文学应该有“本土叙事意识”,广东文坛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在文化描述的基础上,促成一种艺术作品的存在形式,并且不断提升与强化其传播力。正如法国著名艺术史批评家丹纳所言:“文学价值的等级,每一级都相对于精神价值的等级。别的方面都相等的话,一部书的精彩程度,取决于它所表现的特征的重要程度。就是说,取决于那个特征的稳固程度与接近本质的程度”。

毫无疑问,《中山传》的作者对此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他们的写作正是在几十年本土文化积累的过程中,跃上一个台阶从而完成了厚重而精辟的《中山传》。

简而言之,《中山传》作者的三种身份,三种视角,汇合所有积累,铸就了我们眼前的这一本《中山传》。丝绸之路成为中国面向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中山传》正是在全球视野、中华版图上写就的一部城市传记。亦因为作者多个身份的融会贯通,使他们具有了宏阔视野,能够以点带面,写出具有世界与历史意义的城市传记。祝贺他们。

(作者为广州岭南文化研究会会长、著名文艺评论家,广东财经大学教授)

◆中山日报社新媒体中心

◆编辑:徐向东

◆二审:朱晖

◆三审:岳才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leizhouzx.com/lzsjt/153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