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选育的9个芒果品种和1个甘蔗品种获得新品种保护权,为湛江水果家族增添了几名新成员。育种项目往往要耗费数十年,这背后折射出的是湛江近年来推动种业发展的探索与努力。
“发挥全市种质资源、产业基础和机构等优势,实施种业关键技术攻关研究。”日前,《湛江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下称《规划》)正式印发,其中也为种业创新的推进指明了方向。
“十四五”时期是推动湛江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的关键期。湛江提出,今后五年力争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阶段性重大进展,加快跟上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有力推动城乡和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具体体现在精细农业现代化取得新进展、农业全产业链推动新增长、精美农村建设展现新风貌、精勤农民培育迈出新步伐、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加快建立。
挖掘三农巨大潜力分区打造各有侧重
南渡河畔,不久前播种的晚造水稻铺就了一片绿色原野;遂溪江洪渔港,远近闻名的天光鱼市在开渔后又迎来各地买家。湛江市是农业大市,农村人口众多,“三农”发展潜力大。《规划》提出,要进一步巩固农业基础,深入挖掘农村巨大市场和投资潜力。
地处中国大陆最南端,受温润的季风吹拂,热烈的阳光和富含微量元素的红土,使湛江成为农业发展的宝地,也推动特色优势农业文章成为湛江“四篇文章”之一。由于各县(市、区)地理位置不同,农业资源各有千秋,《规划》要求,统筹全市城乡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分类分区有序推进乡村发展,打造中部引领带动区、北部重点提升区以及南部生态优化区。
其中,以赤坎区、霞山区、麻章区、坡头区、湛江经开区等市辖区,以及东部吴川市为重点,湛茂都市圈的核心区域,按照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战略要求,充分利用区域经济基础较好、科技资源聚集、金融要素发育等条件,以湛江与“双区”全面交流合作、全力参与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为契机,建成全市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引领示范区。
在北部,以廉江市和遂溪县为重点,充分发挥生态条件优良、自然灾害相对较轻等优势,以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推动区域协调合作为主攻方向,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融入北部湾城市群协同发展格局,力争打造成为全市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点提升区域。
在南边,以雷州市、徐闻县为重点,重点针对解决干旱与地下水超采、近海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等重大需求,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目标,深入实施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战略,加快与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相向而行,力争建成全国生态保护和农业绿色发展试验区、农业对外开放试验区。
稳定“一水”发展“两水”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
“中国对虾之都”“中国金鲳鱼之都”“中国水产预制菜之都”“粤西粮仓”……回顾过往,湛江在农业农村领域已取得不少成绩,然而仍存在稳产保供物质基础待夯实、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总体偏低、乡村建设短板较为突出、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不完善五大问题。为此,湛江在“十四五”期间,将针对以上短板持续发力。
湛江将强化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作为全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前提,突出稳定“一水”、加快发展“两水”(“一水”即水稻,“两水”即水果、水产),种养结合推动畜牧养殖转型升级,切实抓好蔬果、粮油、肉类等各类食物稳产保供,保障好老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
同时,坚持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动摇,抓紧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科技创新支撑为驱动,以夯实增强全市农业防灾减灾能力为基础,以推动农业绿色化转型与数字化引领为方向,着力打造粤西特色的农业高质量供给体系,加快推进精细农业现代化进程。
今年6月,湛江市遂溪县南药产业园、广东省南美白对虾现代种业产业园、湛江市徐闻县玉米产业园等5个产业园入选年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湛江扩大农业农村投资、推动乡村振兴再添一把猛火。以此为契机,湛江持续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以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为重大平台,提升粤西特色现代农产品加工业,推动生产、加工、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等全产业链现代化建设,引导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的二、三产业尽量留在农村。
广东省“”农产品市场营销模式始于徐闻菠萝。针对市场营销,湛江将继续创新“”模式,推广全市品牌农产品短视频矩阵营销模式;探索农产品“”市场体系国际化模式,建设湛江农产品RCEP成员国贸易大数据平台,组织生产地行和RCEP成员国推介销售活动,拓展RCEP成员国市场。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从吴川稳村到遂溪官湖村,自廉江平山岗村到徐闻墩尾村,昔日的贫困村蝶变为美丽乡村,串珠成链,成为雷州半岛红土上的一道风景。
“截至年底,全市户相对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个相对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全面解决。”作为全省脱贫人口最多的城市,此前,湛江在脱贫攻坚中交出了优秀答卷。
“十四五”时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过渡期,湛江将落实好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完善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长效帮扶机制,推动欠发达地区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目前,全市84个镇和28个有行政村的街道均完成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进驻,许多村庄因地制宜,发展起各具特色的产业。
此外,湛江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坚持为农民而建,深入设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快建设岭南风韵美丽乡村,打造宜居宜业的农民新家园。湛江将完善“自下而上、村民自治、农民参与”的乡村建设工作机制,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突出岭南特色、粤西风貌、雷州文化,深入推进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工作,留住村庄的乡情味和烟火气。
围绕全市农业农村建设需求,湛江将创新精细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培育高素质精勤农民,提升农民精勤风貌,推动农村创新创业,促进农村消费升级。《规划》提出,到年,家庭农场发展到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家,全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家,通过新型农业主体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在深化农村重点领域改革方面,湛江将着重深化农村土地制度、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多元投入保障机制,创新县域城乡融合机制。其中,重大工程包括建设完善土地承包仲裁体系、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开展金融支农试点及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以此激活发展动力,促进农村全面发展。
林露
黄晓兵
林露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