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
彭彬
卢永根
苏权科
甘学德
费英英
孙建国
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
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在7月1日上午举行的广东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先进事迹报告会上,来自广东省不同工作战线上的7位党员,用感人的故事和深情的语言,讲述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自觉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在为人民服务中实现价值,在为祖国奋斗中追求梦想的先进事迹。报告会犹如一堂生动的主题教育党课,激起现场党员干部的强烈共鸣。现摘要刊发7位报告人的宣讲内容,以飨读者。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沈亦霖通讯员卞德龙、汪祥波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莫伟浓
广州医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时刻想着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
作为一个医生,首先应该时刻想着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年12月,我遇到一个病人,病情很快恶化,后来大家知道,那是非典导致的。我们用了四五个月的时间战胜非典,总结的时候,我们感觉最重要的一条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面对不知道的疾病,我们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当时有消息说,病原是衣原体,衣原体没什么可怕的,用正规抗生素治疗非常有效。我们通过实践,用了非常正规的治疗,然而没有效果。所以,我们不赞成这样看,经过研究,我们发现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可能是非典的真正原因。所以,正是因为实事求是,我们才发现了真正的病原。
第二,要时刻想着广大人民的诉求。年,在参加全国两会时,我提出建议,如果不管雾霾,未来10年,肿瘤、呼吸道疾病以及心脏病会以几何倍数增长,那个时候环境污染会成为制约我国发展的瓶颈。经过我们的努力,广东首先发布了空气环境的监测数据,经过上下共同努力,珠三角的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改善。
第三,作为科技工作者,要想着赶超国际先进水平。慢性病是当前我国致死的主要原因,很多人过早死亡,而治疗慢性病的关键是要及早诊断,及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是我国第三位致死的疾病,慢阻肺患者中95%都是I-II期的,即无症状或很少症状的,但是国际上对这些患者从不治疗。我们首次在社区中筛查出这些患者,并开展了治疗干预。团队发现,进行早期干预的肺功能有了明显改善,并显著减少肺功能的年递减率。因而提出了对慢阻肺患者早期干预的新战略,我们争取5至10年在全国推广,像当前对高血压、糖尿病早期干预那样,成为国际上诊治慢阻肺的新战略。
第四,要时刻想着党中央和省委的科技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科技创新时要求,加快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把科技成果充分应用到现代化事业中去。我们从两方面做,一个是“顶天”,研发和转化国际前沿科技;一个是“立地”,研发国家急需的、适合国情的药物、器械和技术。
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苏权科:用奋斗架起中国脊梁
国之重器来不得半点马虎,大桥的海底沉管隧道建设就是典型的例子。沉管安装过程,我记忆犹新。安装第1节时,计划26小时,但花了96个小时,现场所有人没休息。
安装第15节时更是坎坷,期间经历了两次基槽异常回淤,我们顶着多方面的压力,三次出海,两次返航。第一次返航回拖的路上,浪打上来比人还高,一个工人在前方操作,另一名工人拽着他,非常危险。可在生死面前,我们的工人没有丝毫畏惧和退缩。第二次无奈再次返航时,一船男子汉都默不作声,泪流满面。年3月24日,我们第三次踏浪出征,终于在40多米深的海底成功实现对接。
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由33节混凝土预制沉管和1节12米长的“最终接头”组成,“最终接头”所采用的“小梁顶推主动止水”技术属于世界首创。
年5月2日,“最终接头”安装全球瞩目。世界综合吊装能力最大起重船“振华30”,吊起吨重的“巨无霸”接头,在28米深的海下安装合龙,全场顿时一片欢呼。但我们却还在焦急地等待最后的偏差测量结果。数据报来了,偏差15厘米!15厘米的偏差,对于海中水密工程算是成功了。现场不少专家都觉得“可以接受”,并提醒我们返工风险极大,但我们不想让这个超级工程留下任何遗憾,最终还是决定重新调整,二次“返工”。5月4日晚8时43分,执着的大桥建设者经过34小时惊险奋战,成功将线形偏差从15厘米缩小到0.8至2.5毫米之间!
就是因为不凑合,我们才能在国际上树标杆。
大家应该都看过,港珠澳大桥上有几座具有象征意义的钢结构桥塔——中国结、风帆塔、海豚塔。在海上变幻莫测的风、浪、流、涌复杂环境下,安装这些巨大的异形塔,难度可想而知。为了寻找钢塔安装最佳窗口期,每次安装都是从凌晨两点钟起就开始准备,早上四五点起吊,在傍晚行踪捉摸不定的“海涌”到来之前安装完毕,整个过程历时十五六个小时。其间,需要用两个大型浮吊把钢塔平稳地吊起,前后左右高低落差不能超过10厘米,在海中作业,考验的既是装备工艺,更是建桥人的耐心和勇气。
深圳市宝安区社会福利中心保育部副部长费英英:愿做他们不离不弃的“妈妈”
年,19岁的我从重庆民政学校毕业,怀着满腔热情,只身一人来到深圳,成为福利中心的一名护理员。入职时,福利中心刚开业,工作条件艰苦。我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护理捡来的弃婴,他们大多身患疾病,需要比护理一般儿童更加用心。跟我一起的18名护理员,不到3个月就陆续辞职了。看到同事们陆续离开,我也犯嘀咕,但后来发生的事情改变了我的想法。
有一天,我带着一医院体检,小朋友看到同龄人都有父母牵着小手,忍不住问我:“英英姐姐,我为什么没有妈妈?”听到这句话,我鼻子一酸,俯下身把他抱起来,哽咽着说:“奇奇,英英姐姐就是你的妈妈。”几天后,我给孩子们分饭时,奇奇突然拉着我的衣角,很小声地叫我:“妈妈”。那一刻,我忍不住流下眼泪,搂着孩子对他说:“乖乖,妈妈给你盛饭……”
早些年,福利中心接收了一个被遗弃的女婴,因为早产,她发育不好,体重刚过一公斤,头还没有我的拳头大。她抵抗能力差,我就特别注意保暖,不让她受凉;她一次只能吃二三十毫升牛奶,我就每隔一小时喂她一次。就这样一天又一天,她的身体好了起来。不久,她被爱心家庭收养了。她走的那天,我吃不下饭,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静静地给她换上漂亮的衣服,喂她吃了在福利中心的最后一顿米糊……
为了更好地照顾孤残儿童,我时刻提醒自己要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先后取得了孤残儿童护理员证书、国家中级社工师和教师资格证。
过去17年,我成为多名孤残儿童心目中的“妈妈”。坚守初心,我从来没有忘记过。为孤残儿童点上一盏灯,照亮他们的人生,是一份幸福的选择。我愿意继续照顾好孤残儿童,永远做他们不离不弃的“妈妈”。
省农业农村厅驻雷州市那毛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彭彬:奋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
那毛村距广州公里,常住人口有人。省农业农村厅30多位干部相继驻村,我们诊断出那毛的土质偏沙,富含火山灰,适合种番薯。可起步并不顺利。开始老百姓都不信,种番薯也能赚钱?必须用事实来说话。我们的法宝是: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年国庆工作队没休息,带着3户示范户种下16亩番薯,年底首次丰收。我们把全村人请来品尝,请客商到村里采购、下订单,现场为示范户结算现金。这一下子,村民尝到甜头、看到盼头,慢慢地开始跟着种植了。
李喜就是其中一位,他30多岁,腿有残疾,一家五口人挤在茅草房里,之前什么工作都说干不了,典型的“等靠要”。原来他也种过番薯,因不得其法总是赔钱。这心病还得心药医,工作队用他家两亩丢荒地帮他种,说好了效益都归他。李喜觉得过意不去,偶尔会帮帮忙,顺带着我们就教他种。到年底既卖苗又卖薯,短短4个月从地里刨出元,他很受鼓舞,去年借了亲戚10亩地扩大种植,赚了3万多元。收入增加了,李喜拆掉茅草房盖起了新房,家里面貌焕然一新。
除了下地种番薯,我们还带领村民上天搞飞机。在厅里大力支持下,那毛村办起了无人机培训学校,贫困户子女来培训全部免费。培训好了人,我们就引进了一批无人机,现在我们村已经发展到有无人机50多台,可能是全省无人机最多的村庄了。
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卢永根:永不褪色的坚定信仰
(华南农业大学青年教师党林夕讲述)
卢永根院士今年89岁高龄,是一位有着70年党龄的老共产党人,他衣着简朴,生活低调,却因年的一个举动成了全国“网红”。年3月,他与夫人徐雪宾颤颤巍巍地抱着一个破旧的牛皮纸信封来到华农校内一家银行,将十多个存折的存款转入学校账户,整整多万元!这是二老的毕生积蓄,毫无保留全部捐给了学校。也在那一年,卢永根院士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卢永根常把法国科学家巴斯德的名言挂在嘴边:“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改革开放后,卢永根曾以公派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国留学,在美的亲人希望他留在美国,但卢永根坚定地说:“我是中国人,祖国的建设需要我!”
如何提高水稻的育种品质?这是卢永根毕生科研的命题。他像普通的农民一样,挽起裤腿,赤脚走在农田里,一步一脚印地去寻找水稻的祖先“野生水稻”,跑遍了广东、海南和江西。野生稻的收集十分困难,要么在山区,要么在荒芜的沼泽地,有一次,已经70多岁的卢院士带队去清远佛冈一座荒山的山顶采集野生稻,山路崎岖,木石穿道,虽然疲惫至极,但卢院士仍然坚持,最终找到了宝贵的野生稻。
因患癌症卢院士入院治疗,在夫妇二人的要求下,一个特医院病房成立。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后,“卢永根院士病房临时党支部”开展了学习十九大报告的专题组织生活会。
广东农垦广垦橡胶集团柬埔寨春丰公司副总经理甘学德:“一带一路”橡胶情
天然橡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国家战略物资,发展经济、建设国防,都离不开天然橡胶。
年,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我们集团抓住机遇,加快在东南亚国家发展橡胶产业,我有幸成为一线团队中的一员。
我第一次被派驻到海外,是到马来西亚广垦(婆联)橡胶公司。刚进驻基地时,食堂一周采购一次,食材不新鲜,水源不够,菜也经常洗不干净。这样的饭菜,很多员工难以下咽,但如果不吃饭身体肯定扛不住,我对他们承诺说,再难吃我都会吃下去。每餐,我都会吃完碗里的饭菜,甚至吃光我们那桌的剩菜,为此被戏称为“清盘侠”。一个月后,我这个“清盘侠”增重了2公斤,这给员工们增强了信心。
后来,我又被派到柬埔寨。年,柬埔寨遇到90年一遇的大旱。为了挽救上百万株橡胶种苗,我们顶着40多摄氏度的高温,深入原始森林寻找水源。我们身上不断被划伤,鞋子不断被竹刺刺穿,有同事甚至被竹刺连鞋带肉扎进六七厘米深。最终,我们找到水源,最大程度保证了种苗存活。
几年来,我们没有停止过钻研橡胶生产培育技术。在马来西亚,我们种苗中心的芽接成活率、出圃率、苗木整齐度等数据超越当地育苗企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柬埔寨,我们苗圃园的出圃规模从10万株提升到万株。
目前,广垦橡胶在东南亚建立了39家企业及科研机构,生产出的橡胶原材料和加工制品不仅满足了国内需求,还销往75个国家和地区。
佛山市公安局三水分局巡(特)警大队大队长孙建国:铁血铸忠诚生死置度外
年2月25日凌晨,一名男子挟持人质,在佛山三水区的一间出租屋内点火,并叫嚣着要点燃煤气罐与人质同归于尽。出租屋狭小、封闭,一旦煤气罐发生爆炸,后果不堪设想。时间不等人,我们立即采取强攻。
这时,嫌疑人突然情绪失控,将一个煤气罐推入火中。我迅速破门冲进出租屋,一拳把他打晕,以最快速度抱起煤气罐往外冲。
很多人都问我,难道你不怕死?说不怕死,那是假的,但是我干着这份工作,这是我的责任。
年,广东省公安厅组建中国第二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经过层层选拔,我成为一名光荣的维和警察,和战友们一起飞赴海地,执行长达8个月的维和任务。
当时的海地,战火纷飞。那年5月6日晚,还没等我们完全适应海地的紧张氛围,任务就来了:一名法国女孩被匪徒绑架,联合国海地稳定特派团决定实施突击行动。
作为中国防暴队机枪手,我和战友们一起开着装甲车,前往匪徒绑架人质的贫民区。行动中,我们和匪徒展开激烈的对攻,子弹从头顶和耳边“嗖嗖”飞过,打在装甲车上“铛铛”作响。最终,我们成功击溃了武装分子,把人质解救出来。
回到营地,已是黎明,我和战友们肩并肩站在一起,五星红旗在朝霞中迎风飞舞。那一刻,每个人的眼里都闪着泪花。只有经过了生死考验,才懂得血浓于水的兄弟战友情;只有走出了国门,才知道对祖国母亲的爱有多深。
穿上这身警服,就必须勇往直前,就必须在内心深埋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唯有忠诚,才会无怨无悔地付出;唯有忠诚,才有战胜困难的力量;唯有忠诚,才能永葆初心,一往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