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演忠勇庙李茂才芳名照青史
麻演村位于雷州市雷城镇东南4公里处,现属雷州市附城镇。“麻演”是古越语地名,意为上来村,以村址在麻演渡北岸,有从渡口上来之意。该村多姓聚居,人口众多,由中、东、下、内四村组成。村落沿南渡河北岸河畔分布,九曲婉转,风光秀丽的南渡河,千古悠悠,河水奔腾不息地流入广东湛江雷州湾。村民以渔业为主,海产品金钩虾米久负盛名。雷城至雷高公路经此,水陆交通十分方便。
麻演村前的南渡河畔,有一座明朝年间建筑的“忠勇庙”,庙的名字古色古香。忠勇庙是为祭祀、纪念明朝恪守雷州的守备李茂才而建。
雷州古城位于广东省西南部,三面环海北面连陆,历代都是重要的海上商贸中心和重要的军事要塞。而在南渡河畔西六子坑,也就是今现在的附城镇麻演村前,此处是南渡河直通雷城的水上门户,地理位置、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是保卫雷州府城航海要津之一。
雷州半岛的时代背景
元末明初,雷州半岛“三雷”(海康、徐闻、遂溪三县)地区的海贼、倭寇、流寇、徭人等活动猖獗,为非作歹,横行乡里,危害人民生命财产。
元至正十二年(年),徭寇侵扰雷州城,在南门大肆掠焚,都元帅张不儿罕孛温领兵与战,击溃徭寇。河门军校王成奋战中毒箭而死。
元至正十五年(年),麦伏来、张子三占据遂溪、徐闻率众起事,雷州郡城戒严。
明洪武三年(年)五月,雷州卫千户王清等人追捕海贼罗以终于潘浦,杀余人。
明洪武二十四年(年)九月,倭寇侵犯雷州,百户李玉、镇抚陶鼎迎战而死。
明景泰二年(年)四月,徭人进犯雷州。
明天顺二年(年),海康知县王麒奋率民兵御徭人于那柳村,大战一日,知县中箭而亡。
明天顺四年(年)二月,海康县民康子旺聚众流劫,雷州卫镇抚顾云率军民余人进行围捕,生摛康子旺及其徒众80人。
天顺七年(年),广西参将范信暗地接受傜人的贿赂,纵使傜人越境流劫,雷、廉、高诸州被寇掠。不久,傜人再次侵境,海康县民文带率民兵与徭寇大战于白沙坡,文带战中死亡。
明成化元年(年),广西畲族领胡公威起事,进攻雷州城,雷州城外民众因恐惧拥奔入城中躲避。相持日久,加上瘟疫流行,因疫死者六、七十人,致使户口顿减,田野荒芜。
据明成化年间有关资料显示:至成化年间止,海康县屡遭徭患,民从流离失所,全县户籍人口仅存四、五成。
弘治十四年(年),都御史潘蕃、总兵毛锐率兵镇压海南七方峒(今白沙县)以南蛇为首的黎族起义,驻兵雷城,大量招募民伕,筹集粮草。
嘉靖十三年(年),海贼许折桂侵扰雷州,被指挥王守臣平息。
嘉靖十七年(年),都御史蔡经提督两广整师镇压海南黎乱,驻节雷州并征税于雷。
嘉靖四十三年(年)三月,广西流寇突至雷州,入府城杀死2名守门人。
官府对雷州南渡河沿岸的措施
洪武元年(年)七月,明征南将军廖永忠攻取岭南,元末海北海南道都元帅罗福领全郡降明。同年,派遣张秉彝戌守雷州,改雷州路路为雷州府,隶于广东布政使司。
明洪武三年(年),大明王朝实行海禁,商船不许私往南洋贸易。
明洪武七年(年)冬,兴工大筑雷城,以砖石为材料在旧城基础上加高加大。城围五里余,通高2.5丈折合8米多,底宽3丈折合10米,顶宽2.7丈折合9米,第二年工竣。
明洪武十七年(年),清廷命安陆侯吴杰、都督马鉴受命巡视雷州,立海康、海安、乐民、锦囊4千户所,以防备寇、倭、徭患。
明洪武二十七年(年)十月,雷州府置海康守御千户所于西海。同年,安陆侯吴杰建筑海康所城于吴蓬村。
海康县的沿海口岸是雷州半岛上重要的港湾,附城镇又是雷州历史上有名的要津、商埠胜地。是雷州水师营除了作为军事要塞,同时围垦屯田。当时海康水师营和千户防御所城驻军官兵的主要职责,一方面是听从中央南都督府和广东都指挥使司的指令,保障国家南疆的安宁,一方面搞屯田,解决驻军平日部分粮食供给。而防御千户所城的官兵,绝大多数来自全国各地,他们在远离朝廷中心的荒凉之地搞屯田(相似今军垦农场),必然从全国各地引进各种粗、细粮和其他作物种子及先进生产技术。这些物资、技术等多数又是从沿海埠头进入雷地。
明朝朝廷为了按抚这些相当偏远地方的驻防海疆官员,给所城和水师营的行政长官很优厚的待遇。即使朝廷实行了海禁,但还会引起那些徭人、海盗、倭寇等反对势力的屡屡进犯,海康县常受海贼扰乱,民众深受其害。
海上保护神李茂才
明世宗嘉靖三十四年(年),大明王朝为了加强海面防御的力度,明朝政府授命李茂才任雷州府守备将军,镇守雷州海疆驻海康南渡军营,一任就是11年之久。
李茂才(~年),广东东莞人。李茂才机敏多智,生性忠直,勇于为民,果毅有谋,而且善骑射,熟水性。在镇守雷州之前曾有功于国,据广东省历史人物辞典和新安县镜载:
“黄国相等流毒三省,茂才督兵一鼓摛之,即剿巨寇,转征大罗山寨有功,阩授指挥佥事,番禺海盗作乱,茂才以次讨平获赏。”
公为人侠义,作战勇敢,新安县人物志卷十载:
“嘉靖四十三年兵叛,茂才公散家资,纠集乡兵追至东莞县大墩沙贝,生摛四百余人,焚其舟,余党悉平。四十四年从征海寇吴平,突阵捣巢,俘获不可胜计,寻阩拓林守备。”
由于茂才公屡次作战有功,屡受朝廷重用,后任雷州守條官。他奉命守卫雷城十余载,常亲率战船快艇,东出雷州湾,北上广州湾,南向徐闻县的北莉门海峡一带巡视,在温长的海岸线上维护海面秩序,为过往商船、渔民保驾护航,雷州黎民称之为“海上保护神”。为保地方安定,茂才不但时常率军围剿海寇,还长期派出快艇水哨巡逻于雷州沿海和南渡口麻演渡守备点。
隆庆元年(年)仲夏的一天,快艇水哨报称:海贼曾一本率船队二百余人,在雷州湾海面抢劫过往商船,抢掠奸淫海上生产的渔民,还扬言血洗雷州府城。守备李茂才接报后,立即召开战前会议,制定了诱敌深入、各个击破、全面围歼的作战方针。他随即派出战船五艘、精兵数百名,迎战贼兵。
官兵们且战且退,将海盗诱入早已布置的口袋阵中。眼看贼船逼近炮台,李守备不失时机地命令开炮,顿时炮声隆隆,火光冲天,贼船纷纷中弹起火,贼兵落水者不计其数,但这些亡命之徒,在贼首曾一本的指挥下,孤注一掷地进行反扑,向西六子坑炮台集结,妄图攻占炮台。
李茂才发现海盗企图后,立即召集炮台官兵50多人严阵以待。此时,近名海贼向炮台压来时,李守备为鼓舞士气,他举剑对天盟誓:“李茂才奉命镇守雷州,誓与炮台共存亡,人在炮台在,天地为证,忠心可鉴……”他大喝一声:“兄弟们,杀啊!”挥剑督兵奋勇迎敌,勇士们奋不顾身地杀向贼兵。双方对战,时近黄昏。
为避免沿岸雷州百姓惨遭涂炭,李茂才和官兵们在水、陆两路同时展开了一场残酷的血战。暗淡的月光下,刀光剑影,喊杀声阵阵,刀枪砍击、碰撞之声此起彼落,血光四溅,战斗异常惨烈,在雷州半岛海防战史中实属罕见。西六子坑炮台的将士同仇敌忾,誓死要用血肉之躯保卫黎民百姓的生命财产。
此时,麻演周围村庄的百姓陆陆续续手持火把、锄头、砍刀赶来增援。时至子夜,阵地片寂静,场面非常悲壮:有的士兵倒在血泊中,双手紧紧地卡住海贼的脖颈;有的阵亡后还紧紧咬着贼兵的耳朵;有的显身中数枪,还双手紧握长矛刺穿海匪的胸膛后才倒地而亡。
在炮台前沿阵地上,横躺着数百名将士的遗体,百姓最后发现李茂才已阵亡。他全身虽已血肉模糊,但还手持缺刃断剑,顶天立地地站在炮台上,双目圆睁怒视着雷州湾,贼首曾一本被他击毙跪倒在他的脚……众村民无不肃然起敬。
“南极注长生,万载遍氓此托命;东莞留正气,一时寇盗尽寒心。”此联确切地反映了李茂才舍生取义,保国安民的忠勇气概。有感烈士忠魂,群情顿化倾盆雨,纷纷焚香跪拜,以南渡河的水拭洗掉阵亡将士身上的血迹,殓入棺椁厚葬。
为安慰忠勇者在天之灵,教育后人,雷州百姓于明穆宗隆庆二年(年),在李茂才等官兵战难之南渡河畔建庙奉祀。时过四百多年,虽经风潮侵袭,今庙宇保护完好,庙内存有清乾隆辛已年《勒碑垂志》及《忠义祠》等碑五通及光绪年铁炉、铁钟等历史文物。
斯人虽已逝,英名彪炳青史。忠勇英烈者的事迹光照雷州河岳山川,与日月齐辉。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