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4月28日,英利镇书记程会荣先生邀请雷州市新诗学会10名会员前往英利采风,开启了年半岛之旅。本期推出陈长杰、曹勃良的新诗作品:
时光漏进鹰峰岭(组诗)
作者:陈长杰
风都是翠绿的
起起伏伏地飞向高处飞向远方
一些蝴蝶飞向幽静的岭脚
滋养生命的甘露
在山岭下闪耀着天地灵光
草木皆有骨气苍翠地拥抱红土
那百万年前的一声轰鸣
还在山岭岩石内部回响
从雷火淬炼的梦里
开出了漫山遍野的花朵
恬静在山间蔓延
很多植物说着远古的语言
形形色色的叶子
像真善美那样永远都在
山泉叮叮咚咚地吟诵
最原始最圣洁的心经
一条条老藤从天上降下
一块块青石从地下攀升
时光沿着山风的肩膀漏下
零星地散落在叶子的额头上
这时有飞鸟在峰顶高兴地歌唱
雄鹰驮我天上飞
乘着草色的青翠盘旋
枯叶全部退到岩石的怀抱
阳光薄薄的从头顶泻下
山风从远处吹来我站在
雄鹰脖子两片坚固的翅羽上
飞起来飞到了英利镇的天空
身子轻如脚下的白雾
白雾缭绕着鸟语花香
那一片阡陌朦胧
耕牛悠悠地走过青桐洋
那牵着黄牛的老汉唱着雷歌
歌声回荡在青青嫩嫩的稻田上
低处有白色流水
高处绵延着甜蜜的甘蔗林
菠萝的海洋卷着红土的浪花
芒果是绿色的星星
荔枝火红着雷州半岛的热情
雄鹰驮我在天上飞
飞进一个无边无际的梦里
飞过无数袅袅升腾的炊烟
尘世的烦恼安放在渺渺的岭脚
洁白的祥云在人间飞翔
还是那个鹰峰岭
琼州海峡的浪潮汹涌
白玉蟾越过千重浪
只望见海北的尖山岭
从地平面飞腾而起
来不及甩干浪花打湿的衣袖
快步隐进那片茂密的森林
就是那个鹰峰岭
牛神石在岭上握紧千万年的力量
道人深知其中的禅意
世上的人啊
与自然和谐才生万物
那一棵棵巨大的树木
那一株株纤细的小草
那一条条如龙的蔓藤
那一滴滴从石洞流出的清泉
都是我们血脉的前生
还是那个鹰峰岭
那块立在岭中的石碑
漆红色字体的布告
像那个叫陈桐的县长长远的眼光
穿越悠长的岁月
保护天地孕育的雄鹰
作者简介:
陈长杰,笔名:四水漂木,80后,广东省雷州市人,系雷州市新诗学会会员、湛江红土诗社社员、雷州市半岛雷声文化传播学会会员,至今有诗歌、新闻、时评作品散见于《黄金时代》、《湛江文学》、《湛江日报》、《湛江晚报》、《香港诗人》、《圆桌诗刊》、《雷州新闻》等刊物。
英利采风诗二首
作者:曹勃良
攀登鹰峰岭
暂别都市的急速和繁杂,
值得初夏朝阳的恩赐
抛弃古稀行动的纠缠
赶着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
有时超速走在前头
年4月28日攀登鹰峰岭
拾级而上不快不慢
三呼五吸总不喘气
沐浴从峰顶筛下的阳光
聆听从天际传来的山风
我的灵魂我的心灵
单纯成一个字的微型诗
我的年轮我的躯体
回归于早晨的朝气蓬勃
鹰峰岭
雌鹰守望的地方
一只亿万年不老的鹰
守护英利的苍天厚土
远望雷州的时代蝶交
鹰峰岭下人家
有她的意志有她的梦想
描绘了乡村振兴蓝图
雌鹰生活的地方
一只让人敬畏的鹰
甘愿在远离都市的英利
把亿万年的天翻地覆
省略精简抓住
一朝一夕的时光
把亿万的青春年华
春播秋种在青桐洋田
(年4月28日这天)
她嘱咐我不要说
她,她是湖光岩的姐姐
雌鹰守望的地方
雌鹰生活的地方
多少年来来走走了
多少男女游客
多少年来来走走了
多少学者专家
多少学者专家
也许知道也许未知
她是守闺待嫁的美女
作者简介:
曹勃良,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微型诗学会会员,湛江市新闻工作者协会、新闻学会会员,第二、三届雷州市新诗学会会长兼会刊《启秀文化》总编辑。近年来,编著《陈龙门》《雷州新诗.第一卷》《千年东坡》《心迹》《敢说东林》《仰望清端》(与岭师教授龙鸣合编)等图书出版发行,并被中国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等收藏。
半岛广告:
天然蜂蜜,销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