鉷公居榜山猎乌卵九耳呈祥得贵子
雷祖诞陈代匡大唐千秋颂德孝高堂
一跨进雷祖古庙正殿,最先入眼的便是这一对遒劲有力的楹联,短短三十字的楹联里,便将雷祖陈文玉的出身详尽道出。
雷祖古庙,位于雷州市附城镇榜山村(古称英灵村)。唐贞观十六年,朝廷为了嘉奖雷祖陈文玉为官八载,开导诸酋向化,强化民族团结,勤政亲政爱民,致力发展雷州,立下不朽功勋,而令州民建庙奉祀。我们今天介绍的雷祖古庙,是最早的雷祖庙。
薯薯第一次到雷祖古庙的时候,虽已入冬,天气却还算暖和。古庙前方的戏楼广场空旷而宁静,薯薯留下摄影师独自在外头组装设备,径自步入庙内。隐隐听到庙内传来阵阵诵经声,以及电视机里传来的雷剧唱腔,从不同方向钻进薯薯薄薄的耳膜,舒适、和谐。
不由得环视一下周围。只见古庙正殿左侧,是奉祀观世音菩萨的殿宇。慈眉善目的观音佛像,干净明亮的殿堂,还有轻轻缓缓的念经声,汇成一派宁静雅致的氛围,使人只轻轻站立佛像跟前,便自觉洗去一身污浊,身心通透。
古庙左侧最中间的厢房里,三位老人正手拿报纸,细细品读,靠墙的桌面放着一台略显陈旧的电视机,里面播放的正是薯薯入殿时听到的雷剧表演。任凭电视机的唱腔如何精彩动听,三位却无一人抬起头来,只是偶尔跟着声调轻哼几句。
最先发现薯薯的是守庙人谢大伯。见薯薯只身一人,又手无一香一宝,便已知晓薯薯并非前来求神拜佛,以为薯薯是外地人,于是用他浓厚的雷普,慈笑着问薯薯是否是过来旅游的远方游客。
薯薯微笑着用雷州正腔跟大伯简单地做了个自我介绍,听到薯薯因敬仰雷祖文化而来,便招呼来其他两位同伴,热情地带着薯薯以及刚刚装好机器来到薯薯身边的摄影师,从雷祖的出身传说到生平事迹,再从人文谈到建筑,从建筑又说到教育,无一不涉及,将他们毕生所知,一一述知。
几位老人说,雷祖古庙的前身是石牛庙。在南朝陈代,古英灵村(现榜山村)前,有一座土地堂。传说,有人驱牛到这里夜宿,第二天天明时,牛全都化作石头,所以先民就在此地建了一座石牛庙。
雷祖陈文玉的父亲陈鉷,以捕猎为业,客居古英灵村土地堂附近,年老未有男儿,拜土地神为财神。鉷公养了一只猎狗,猎狗有九个耳朵,当它动一只耳朵的时候,说明鉷公这一天可以打到一只猎物,动两只耳朵的时候,可以打到两只猎物,以此类推,此犬灵异无比,猎物颇丰。
相传,在陈太建二年(公元五百七十年)农历九月初一日,鉷公所养的猎狗九只耳朵齐齐抖动,这是从来没有过的现象,于是陈鉷带着猎狗往村后乌卵山捕猎,可是那天,猎狗除了挖到一个巨卵,什么也没有猎到,于是鉷公就把巨卵抱了回家。
回家后,鉷公把巨卵放在土地堂,顷刻间,雷声轰轰,响彻天际。雷祖母亲吴氏问鉷公是否做了什么,为何雷声如此轰鸣。鉷公正答的没有的时候,忽然一声巨响,土地堂里的巨卵因雷震出一男婴,男婴左手一“雷”字,右手一“州”字,此婴儿是陈文玉。据说,这也就是后来唐贞观八年,改合州为“雷州”的由来。
(当然,这种说法具有神话传说的嫌疑,可信度并不高,也无史料考证。除此之外,还有三种说法,分别是:“多雷说”、“擎雷山说”与“擎雷水说“,雷州得名由来的四种说法异中有同:统一于“雷”。不过,山也好,水也好,气象也好,神话传说也好,名称的来源都和“雷”有关;雷州人笃信“雷种”、“雷祖”的民俗,背景更离不开本地的“多雷”现象。因此,不管哪个说法更有道理,“雷州”之名与“雷”有关是确定无疑的。)
据传,雷祖陈文玉相貌不凡,资质聪敏,又有良师训导,习文练武,勤学不辍,精通经史,武艺绝伦,品行端方,为性至孝,侍奉父母,恶侍非君。
陈、隋两朝朝政腐败,雷祖拒荐辟而不仕。一直到唐初天下初定,于唐贞观五年(公元六百三十一年),雷祖始应辟而任合州(后雷州)刺史。雷祖精察吏治,甦民疾苦,巡访境内,怀集峒落,对诸酋教养并行,使其相继向化。自此,合州境内,民风丕变,社会安定,各族和睦,州民安居乐业,民皆富庶。
唐贞观八年(公元六百三十四年),雷祖具疏朝廷,改合州为雷州。之后,他又率领官民建设郡城,官员捐俸,州民出工,郡城竣工告捷。唐贞观十二年(公元六百三十八年),农历正月十五日,雷祖在官民的陪同下,巡视新城。传说雷祖在巡城时候,生翼而升天为神。于是,便有“生不受胎于人,殁不降魄于地”,“为人不凡,为神必显”的赞誉。
雷祖为官八年,政绩卓著,功高胜岳,州民念其开雷功高,奉为神敬如祖。唐贞观十六年(公元六百四十二年),朝廷派礼部侍郎吴从殷抵雷,传旨诰封雷祖为“雷震王”,并令州民建庙立祀。
古英灵村村民,率先改石牛庙为雷祖庙。先民所立的雷祖庙,又称为雷祖古庙。之后,历代王朝,对雷祖屡有加封,或封为王,或改封为神,前后共有十四次之多。
古庙自唐初立庙之后,历代都有重修。仅据《雷州府志》记载,就有:明弘治十五年、清顺治二年、康熙四十三年、嘉庆十四年、同治五年、光绪二十八年等六次或重修或修葺。就我们现在看到的雷祖古庙,也已有一百多年,虽然历经沧桑,但是古貌犹存,庙宇依旧宏伟,气势依旧磅礴。
第一次来到雷祖古庙的时候,刚好碰上古庙文物成列馆的负责人不在,这才有了薯薯的第二次到访。这一次,薯薯学会了“预约”这一件事情,倒是没有像第一次一样扑了个空。
在古庙陈列馆内,薯薯有幸看到了唐代观音堂石墩、观音菩萨莲花宝座石雕,战国时期会盟碑(原名是石牛碑),汉代的方格纹陶罐、陈代石狗,晋代双耳瓶等众多文物。
参观完毕,正想离开雷祖古庙的时候,庙内响起了暮鼓的声音,薯薯凝耳倾听,开三收四,宽十八,紧十八,十八再十八,整整三巡,整整一百零八鼓锤,不多不少。
守庙人说:“我每日凌晨四点,准时起床沐浴更衣,洗却一宿污秽,再用一颗最虔诚的心,去烧水泡茶上香敲钟,晨钟暮鼓,早晚五点,风雨无阻,一天不落。这是村民给我的一份信任,也是雷祖给我的一份荣誉,我与有荣焉。”
离开雷祖古庙之后,薯薯一直在想,封神,正是祭祀文化的最高形式。远者千载一遇,近者数百年间,一旦朝廷决策封神,千骑万乘,举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