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雷州市新闻
雷州市经济
雷州市人口
雷州市旅游
雷州市地理
雷州市交通

江苏省盐城市盐城中学学

全国治白癜风最好医院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6314286.html

浙江、江苏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持续更新)

-学年江苏省镇江市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

学年江苏省南京市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

届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届江苏高考全真模拟试题(五)(南通密卷)

江苏省七市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届江苏省盐城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届江苏省高考全真模拟卷八语文试题(南通密卷)

江苏省高邮市高学年下学期高二三月份线上学习测试语文试题

届江苏省泰州市高三调研语文试题

届江苏省南通市高三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届江苏省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江苏省南京市高级中学-学年下学期高三语文四月测试

江苏省南通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语文试题

届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江苏省高邮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江苏省江阴市四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届江苏省南师附中、淮阴中学、姜堰中学、海门中学四校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语文试题

江苏徐州市年春季高一下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届江苏省高考全真模拟卷十语文试题(南通密卷)

届江苏省扬州市高三调研语文试题

江苏省淮阴中学、姜堰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江苏省苏州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届江苏省高三三模全真模拟语文试题一

届江苏省高三三模全真模拟语文试题二

届江苏省常熟市高三5月阶段性抽测三语文试题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江苏省苏州市十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江苏省泰州市泰州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届南京十三中、中华中学、金陵中学等十六校高三5月联考语文试题

江苏省南京市中华中学-学年高三下学期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届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高三下学期2.5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江苏省如皋市-学年高三下学期学科模拟(三)语文试题

届江苏省南通市学科基地学校高三第三次大联考语文试题

江苏省盐城市盐城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大学的大要看它的精神是不是普遍主义的,看它的胸怀是不是兼容并包的,看它的眼光是不是能够放眼未来。大学的普遍主义立场与它服务社会、服务公众、造福民族国家的功能并不矛盾。大学精神拒绝狭隘的功利主义,但大学因其无用而有大用。比如,用狭隘的功利眼光看,想象力似乎是无用的,但是想象力是一切有用之物的灵魂。著名哲学家怀特海说:“大学教育在为脑力教育的职业做准备时应起这样的作用:促进对构成职业基础的各种专业原则作富于想象力的思考,这样,受过大学教育的学生在进入专业的学徒训练期时,他们已经锻炼了那种富于想象力的思维能力,即把具体事实与普遍原理相结合。”“一所大学是充满想象力的,否则它便什么也不是。”这种想象力不仅需要自由而且需要闲暇,需要摆脱杂念和功利心的束缚,想象力不是一件可以出售的商品,正因为这样,怀特海强调:不能用管理普通商业公司的条例和政策来管理大学,即使是大学中的商学院也是如此。想象力的敌人就是急功近利。所以我一再呼吁大学里的生活应该是一种优雅的,应该有很多人在那里发呆:发呆不是什么都不想而是在想一些永恒的根本的问题。这种状态类似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的做梦:他说他经常“坐着或者躺着,什么事也不做”“在我看来,谁若是每天不给自己一点做梦的机会,那颗引导他工作和生活的明星就会黯淡下来”。现在我们讲“中国梦”,如果每个中国人的梦就是发财梦、做官梦、明星梦,那么,每个中国人的梦加在一起的那个中国梦肯定不是美梦而是噩梦。

②哲学家罗素也反对工业时代的那种功利主义教育,他说:“如果所有的知识都是功利主义的,人类的进步将不会持久,功利主义的知识需要通过无私的研究来充实,这种研究的目的仅仅在于更好地认识世界。一切伟大的进步起初都是纯理论的,只是后来才发现能够实际应用。即使有些辉煌的理论永无实用的可能,它们本身就是有价值的,因为认识世界就是最大的用处。”

③罗素认为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的说法“并不是对一切知识都是正确的”,“因为托马斯·布朗爵士曾想弄清楚希腊神话中半人半神的海妖究竟唱的什么歌,然而即使他确实搞清楚了,那也不能帮助他从一个地方长官提升为国家的高级行政长官”。学习研究,都应该是生活乐趣的一部分。在罗素看来,现代大学精神的危机就是实用主义,“无论在哪里,知识渐渐不被人们看做是自身有益的东西,或是开拓人生的一种博大仁慈胸怀的工具,而是被看做只是工艺技巧的一个要素而已。

④关于人文通识教育的无用之用,爱因斯坦认为,一个大学不大可能因为社会生活的五花八门的要求而忙于搞各种专业训练,也不应该跟着这种需求亦步亦趋地追时髦。爱因斯坦说:“如果青年通过体操和走路训练了他的肌肉和体力的耐劳性,那么,他就会适合任何体力劳动。”思想的训练也是一样的道理“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即便对技术学校来说,这也是正确的,尽管技术学校的学生将要从事的是一种完全确定的专门职业,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该把获得职业知识放在首位。”一个伟大的科学家说出这样的话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摘编自陶东风《什么是大学精神》)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大学的普遍主义立场赞同大学仅以服务社会、服务公众、造福民族国家为教育目的。大学精神拒绝狭隘的功利主义。

B.怀特海主张大学必须充满想象力,若急功近利,就不能锻炼那种富于想象力的思维能力,即不能把具体事实与普通原理相结合。

C.罗素反对工业时代的功利主义教育,因为这种功利主义教育认为知识研究的目的仅仅在于更好地认识世界。

D.爱因斯坦认为大学要高度重视发展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反对搞各种各样的专业训练。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第①段提出:“想象力看似无用,而实际上是一切有用之物灵魂”,以此来证明“大学因其无用而有大用”的观点。

B.②、③两段引用罗素的话,阐明了无私的研究的意义,同时指出学习研究应是生活乐趣的一部分。

C.爱因斯坦用青年人训练耐劳性的事例来对比论证对大学生要重视通识教育,而不必忙于搞各种专业训练的道理。

D.本文围绕什么是大学精神,引用怀特海、罗素、爱因斯坦等人观点,阐明大学不应奉行实用主义。

3.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识不只是工艺技巧的一个要素,更应是对人自身有益的东西,是开拓人生的一种博大仁慈胸怀的工具。

B.纯粹的理论,虽然在实际中永无实用之可能,但因为它能帮助人们认识世界而有了价值。

C.大学应让学生们优雅地生活,有时间静下来想一些永恒的根本的问题,不能让他们仅忙于功利的研究。

D.不能用管理普通商业公司的条例和政策来管理大学,即使是大学中的商学院也是如此,以免束缚学生们的想象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孕妇和牛

铁凝

①孕妇牵着牛从集上回来,在通向村子的土路上走。

②午后的太阳照耀着平坦的原野,干净又暖和。孕妇信手撒开缰绳,好让牛自在。缰绳一撒,孕妇也自在起来,无牵挂地摆动着两条健壮的胳膊。牛与孕妇若即若离,当它拐进麦地歪起脖子啃麦苗时,孕妇才唤一声:“黑,出来。”黑是牛的名字,黑迟迟不肯离开麦地,孕妇就恼了:“黑!”她的吆喝在寂静的旷野显得悠长,传得很远。

③孕妇怀孕了,她爱赶集。婆婆总是牵出黑来让孕妇骑,怕孕妇累着身子。黑也怀了孕啊,孕妇想。但她接过了缰绳,她愿意在空荡的路上有黑作伴。她和它各自怀着一个小生命仿佛有点儿同病相怜,又有点儿共同的自豪感。于是,她们一块腆着骄傲的肚子上了路。

④远处依稀出现了三三两两的黑点,是那些放学归来的孩子。孕妇累了。每当她看见在地上跑跳着的孩子,就觉出身上累。她双手托住肚子直奔躺在路边的那块石碑,好让这肚子歇歇。孕妇在石碑上坐下,黑又信步去了麦地闲逛。

⑤这巨大的石碑从前被同样巨大的石龟驮在背上,后来这石碑让一些城里来的粗暴的年轻人给推倒了,再也没有立起来。石碑躺在路边,成了过路人歇脚的坐物。边边沿沿让屁股们磨得很光滑。碑上刻着一些文字,字很大,个个如同海碗。孕妇坐在石碑上,她的屁股压住了其中一个,她挪开了,小心地坐在碑的边沿。她弄不明白为什么她要挪这一挪,缘故还是出自这个肚子吧。孕妇对这肚子充满着希冀,这希冀又因为远处那些越来越清楚的小黑点而变得更加具体——那些放学的孩子。

⑥放学的孩子们走近了孕妇和石碑。她叫住了其中一个本家侄子,向他要了一张白纸和一杆铅笔。孕妇一手握着铅笔,一手拿着白纸。原野重又变得寂静如初,孕妇将白纸平铺在石碑上,开始了她的劳作:她要把这些海碗样的大字抄录在纸上带回村里,请教识字的先生那字的名称、含义。当她打算落笔时,才发现这劳作于她是多么不易。孕妇的手很巧,却支配不了手中这杆笔。她努力端详着那于她来说十分陌生的大字,定住了神,然后胆怯而又坚决地在白纸上落下了第一笔。有了这第一笔,就什么都不能阻挡孕妇的书写和描画了。她描画着它们,心中揣测它们代表着什么意思。虽然她不知道它们是什么意思,她却懂得那一定是些很好的意思,便由不得感叹:字是一种多么好的东西呵。

⑦夕阳西下,孕妇伏在石碑上已经很久。她那过于努力的描画使她出了很多的汗,汗浸湿了她的袄领。她的脸红彤彤的,茁壮的手腕不时地发着抖可她不能停笔,她的心不叫她停笔。她长到这么大,还从来没有遇见过一桩这么累人、又这么不愿停手的活儿。不知什么时候,黑已从麦地返了回来,卧在了孕妇的身边。它静静地凝视着孕妇,它那憔悴的脸上满是安然的驯顺,像是守候,像是助威,像是鼓励。孕妇终于完成了她的劳作。在朦胧的暮色中她认真地数了又数,那碑上和她的白纸上都是十七个大字: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和硕怡贤亲王神道碑。

⑧纸上的字歪扭而又奇特,像盘错的长虫,像混乱的麻绳。可它们毕竟是字。有了它们,她似乎才获得一种资格,她似乎才敢与她未来的婴儿谋面那是她提前的准备,她要给她的孩子一个满意的回答。她的孩子必将在与俊秀的字们打交道中成长,她的孩子对她也必有许多的愿望,她也要像孩子愿望的那样,美好地成长。孩子终归要离开孕妇的肚子,而那块写字的碑却永远地立在了孕妇的心中。

⑨孕妇将她劳作的果实揣进袄兜,捶着酸麻的腰,呼唤身边的黑启程。黑却执意不肯起身,它换了跪的姿势,要它的主人骑上去。“黑——呀!”孕妇怜悯地叫着,强令黑站起来。她的手禁不住去抚摸黑那沉笨的肚子。想到黑的临产期也快到了,黑的孩子说不定会和她的孩子同一天出生。黑站了起来。

⑩孕妇和黑在平原上结伴而行,像两个相依为命的女人。黑身上释放出的气息使孕妇觉得温暖而可靠,她不住地抚摸它,它就拿脸蹭着她的手作为回报。孕妇和黑在平原上结伴而行,互相检阅着,又好比两位检阅着平原的将军。她检阅着平原、星空,她检阅着远处的山近处的树,树上黑帽子样的鸟窝……

?一股热乎乎的东西在孕妇的心里涌现,弥漫着她的心房。她很想把这突然的热乎乎说给什么人听,她很想对人形容一下她心中这突然的发热,她永远也形容不出,心中的这一股情绪就叫做感动。“黑——呀!”孕妇只在黑暗中小声儿地嘟囔,声音有点儿颤,宛若幸福的呓语。

(原文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孕妇本来是可以叫会写字的人帮他写字的,但她非要自己描画石碑上那些字,这表明她是个内敛害羞的人。

B.文中划线部分孕妇两次呼喊“黑——呀!”,但情感和心态略有不同。第一次是对牛怀孕了依然想让自己骑的感激和怜悯,第二次是对眼前美好生活感到满足、感动和憧憬。

C.小说第⑦段话运用了神态描写,描摹了孕妇写字时的努力、专注而又吃力的状态。

D.小说第⑩段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孕妇和黑的相依为命及成为平原主人的自豪感。

5.作者为什么要花费较多笔墨叙述孕妇对“字”的摹写?

6.作品叙述舒缓,故事性不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寇)准在相位,用人不以次,同列颇不悦。它,又除官,同列因吏持例簿以进。准曰:“宰相所以进贤退不肖也,若用例,一吏职尔。”准颇自矜澶渊之功,虽帝亦以此待准甚厚。王钦若深嫉之。一日会朝,准先退,帝目送之,钦若因进曰:“陛下敬寇准,为其有社稷功邪?”帝曰:“然。”钦若曰:“澶渊之役,陛下不以为耻,而谓准有社稷功,何也?”帝愕然曰:“何故?”钦若曰:“城下之盟,《春秋》耻之。澶渊之举,是城下之盟也。以万乘之贵而为城下之盟,其何耻如之!”帝愀然为之不悦,由是顾准寖衰。

林特为三司使,以河北岁输绢阙,督之甚急。而准素恶特,颇助转运使李士衡而沮特,且言在魏时尝进河北绢五万而三司不纳,以至阙供,请劾主吏以下。然京师岁费绢百万,准所助才五万。帝不悦,谓王旦曰:“准刚忿如昔。”旦曰:“准好人怀惠,又欲人畏威,皆大臣所避。而准乃为己任,此其短也。”未几,罢为武胜军节度使,徙永兴军。

初,丁谓出准门至参政,事准甚谨。尝会食中书,羹污准须,谓起,徐拂之。准笑曰:“参政国之大臣,乃为官长拂须邪?”谓甚愧之,由是倾构日深。及准贬未几,谓亦南窜,道雷州,准遣人以一蒸羊逆境上。谓欲见准,准拒绝之。闻家僮谋欲报仇者,乃杜门使纵博,毋得出,伺谓行远,乃罢。

初,张咏在成都,闻准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大为具待。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不可不读也。”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在雷州逾年既卒遂归葬西京道出荆南公安县人皆设祭哭于路折竹植地挂纸钱逾月视之枯竹尽生笋。

(节选自《宋史寇准传》)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在雷州逾年/既卒/遂归葬西京道/出荆南公安县人皆设祭哭于路/折竹植地/挂纸钱/逾月视之/枯竹尽生笋/

B.在雷州逾年/既卒/遂归葬西京/道出荆南公安县人皆设祭哭于路/折竹植地/挂纸钱/逾月视之/枯竹尽生笋/

C.在雷州逾年/既卒/遂归葬西京/道出荆南公安/县人皆设祭哭于路/折竹植地/挂纸钱逾月/视之/枯竹尽生笋/

D.在雷州逾年/既卒/遂归葬西京道/出荆南公安/县人皆设祭哭于路/折竹植地/挂纸钱逾月/视之/枯竹尽生笋/

8.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稷”是土地神和谷神的总称。古时君主都祭祀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B.“万乘”即万辆兵车。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兵车万乘,因以“万乘”称天子。

C.“罢”指解除、免去官职,“徙”指改任、调动官职,“出”指离开家门进入官场。

D.“参政”即参知政事,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宋代以参知政事为副宰相。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寇准做了宰相,选拔人才不论资历。当准备任命官员时,同僚又拿着按旧例拟制的名册上报,寇准当即提出反对意见。

B.寇准对待同僚,比较性急易怒。他因为向来讨厌林特,就阻挠并且刁难他,招致皇上的不满以及同僚的非议,以致自己被贬官。

C.他对门生丁谓的阿谀逢迎毫不领情,但对丁谓的排挤陷害却也并不记仇,还阻止家僮报复。

D.寇准对待批评,欣然接受虚心请教。他曾热情款待张咏,但对于张咏当面“不学无术”的嘲讽,也只是一笑了之,并不放在心上。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准颇自矜澶渊之功,虽帝亦以此待准甚厚。王钦若深嫉之。

(2)及准贬未几,谓亦南窜,道雷州,准遣人以一蒸羊逆境上。

(3)今尚书恣卒为暴,暴且乱,乱天子边,欲谁归罪?

阅读下面唐五代词,回答下列小题。

鹊踏枝

冯延巳

几日行云何处去?忘却归来,不道春将暮。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

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飞来,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

1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首句写女主人公看到飘荡的流云,联想起自己的丈夫如流云一样,不知飘向何处了。

B.词中女主人公想到丈夫流连在外,因而不愿意说起“春将暮”,表现了她对现实的逃避。

C.“香车”停在谁家树下,指丈夫在何处冶游,与《蝶恋花》“玉勒雕鞍游冶处”含义相近。

D.词中的三个问句,一次比一次问得更迫切,描绘出女主人公越到后来越失望的心情。

12.这首词的最后所写的“柳絮”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沙上并禽池上暝。_______。(张先《天仙子》)

(2)_______,小楼吹彻玉笙寒。(李璟《浣溪沙》)

(3)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____。(苏轼《定风波》)

(4)_______,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江城子》)

(5)时见幽人独往来,_______。(苏轼《卜算子》)

(6)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_______。(苏轼《留侯论》)

(7)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_______,而人之所罕至焉。(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8)所谓理者不可推,_______。(韩愈《祭十二郎文》)

14.依次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面对的疫情,有一种爱国叫做挺身而出、,有一种青春叫做闻令而动、担当重任。在4.2万多名湖北的医护人员中,有1.2万多名是“90后”,其中相当一部分是“95后”甚至“00后”。他们中的很多人第一时间递交“请战书”,同时间赛跑、与病魔。

A.突如其来逆水行舟支援较劲

B.出其不意逆流而上驰援较劲

C.出其不意逆水行舟支援较量

D.突如其来逆流而上驰援较量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引进成套的机械化采煤装备,使我们彻底改变了传统采煤工艺,实现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

B.“绿色协议”是欧盟经济增长战略的重要部分,不仅能够打造更为高效的社会,而且能够创造工作机会。

C.我们要引导企业弘扬专业精神、工匠精神,打造更多名优品牌,更好地满足群众消费升级和国家发展。

D.随着公众对美国疫情的了解进一步加深,一些人如果还希望靠对外“甩锅”来过民意关,显然是自欺欺人。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当我们阅读时,我们的认知、情感、意志、品位经验等会与文本的段落、章句产生奇妙的联结,并在这一复杂的生理——心理过程中为文本建构出属己的意义。当然,作为一种再创造,谁都不必怀疑,文学阅读最具代表性。

①否则,当爱因斯坦读到牛顿爵士的大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时,就应该怀着焚香顶礼的心情,亦步亦趋地追随与歌颂。

②不得不承认,爱因斯坦阅读科学文本有着极大的批判性和再创造性。

③但事实并非如此,爱翁以他的相对时空观推翻了牛顿的机械时空观,发现了相对论,开启了人类文明的新纪元。

④千万不要以为严谨的科学文本的阅读不存在意义的建构。

⑤无论是诗歌、历史、小说,还是哲学、科学、经济,任何文本的阅读都不例外。

A.⑤④①③②B.④①②⑤③C.④①③②⑤D.⑤④③②①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领行营节度使率领泚固致大绫三百匹送给

B.自比于逆乱近来汝来省吾探望

C.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怪罪王披襟当之敞开

D.又僦民完城四千一百丈催促人皆曰尚书倚副元帅,不戢士通缉

1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吾未晡食,请假设草具B.不能通知二父志

C.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D.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

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所以经营绥辑先后终始之际

B.外无待而犹死守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

C.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其仁足以示天下

D.欲以此驰骋当世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

20.下列各项特殊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惟兄嫂是依吾实为之,其又何尤

B.而贼语以国亡主灭而自肆于山水间

C.库钱仓廪可发者几何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

D.嵩将诣州讼理,为所杀匹夫见辱,拔剑而起

21.下列对诗句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是词人的顿悟: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

B.“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落花随流水而去,春天也随之而去,难以寻觅,正如故国一去难返,无由相见。

C.“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潇潇”使人佛听到了雨的声音,“洗”使人觉出雨后秋空清朗之状。

D.“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成双成对的金线绣成的鹧鸪鸟,从正面衬托出女子的深闺寂寞和内心的哀怨。

2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他有很高的文学素养,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B.唐五代是词萌芽、成熟而发展的重要阶段,主要有花间词和南唐词两大词派,花间词派是以温庭筠、韦庄为代表,他们的词主要写男女相思离别。

C.苏轼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苏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D.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

2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他有很高的文学素养,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B.唐五代是词萌芽、成熟而发展的重要阶段,主要有花间词和南唐词两大词派,花间词派是以温庭筠、韦庄为代表,他们的词主要写男女相思离别。

C.苏轼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苏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D.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

24.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字的议论文。

青春,应该是什么样的?什么样的青春是美丽的?

是怀揣梦想的不懈奋斗,还是沉湎玩乐的肆意挥霍?是直面困难的勇敢逆行,还是畏惧挫折的退缩不前?……

对此,“正青春”的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

参考答案

1.B

2.C

3.B

1.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

A项,“大学的普遍主义立场赞同大学仅以服务社会、服务公众、造福民族国家为教育目的”说法错误,“赞同”应改为不支持,相关信息见第①段。作者认为大学教育要反对功利主义,要多培养想象力。

C项,张冠李戴,选项把罗素的观点说成了功利主义者的观点。相关信息见第②段。

D项,断章取义。原文并没有说反对搞专业训练,只是反对“因为社会生活的五花八门的要求而忙于搞各种专业训练”。相关信息见第④段。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C项,选项中的“对比论证”有误,应是类比论证。

故选C。

3.此题考查原文内容的理解和推断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把握文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信息,提取并整合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的语句,阐释或归纳文中的主要内容。解答是应先从原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阅读区间,然后与选项的表述仔细比对,看是否一致;同时还要了解错误表述设置的一般思路,比如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混淆时态、以偏概全、曲解文意等等。

B项,“纯粹的理论,虽然在实际中永无实用之可能”把可能说成绝对。相关信息见第②段。“即使有些辉煌的理论永无实用的可能,它们本身就是有价值的,因为认识世界就是最大的用处”。

4.A

5.①体现了她对汉字及文化知识的尊重;②表现了孕妇对文化知识的追求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③表现了孕妇对孩子未来的希冀,意识到文化知识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6.①有助于描写悠闲、宁静的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温馨生活,增强生活气息和画面感;②有助于凸显孕妇的形象特征:善良淳朴,有责任心,对生命充满希冀;③有助于彰显小说主题:孕妇对幸福生活的满足和美好未来的憧憬。

7.B

8.C

9.D

10.(1)寇准自己十分夸耀澶渊的功劳,即使是真宗皇帝也因此待寇准很优厚。王钦若非常嫉恨他。(2)等到寇准贬官没多久,丁谓也被放逐到岭南,取道雷州,寇准派人送一只蒸羊在路上迎接他。(3)现在您放纵士兵干凶暴不法之事,凶暴将导致变乱。在天子身边制造变乱,想要归罪于谁呢?

7.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是解读文言文的重要环节,常见的断句方法有名词断句、修辞断句、对称结构断句、虚词断句等。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本题中划波浪线句的意思是“寇准在雷州一年多。死后,就归葬西京。路过荆南公安县,县里百姓都在路边设祭坛哭吊,折断竹子插在地上,并挂着纸钱,过一个月再来看,枯竹全都生出了竹笋。”

“道”在“道出荆南公安”中意为“路过”,故“道”之前应断,排除AD;

后文的“逾月”应指“折竹植地”过了一个多月,才有“枯竹尽生笋”的奇观,故“逾月”与“挂纸钱”间应断开,排除C。

故选B。

8.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C项,“‘出’指离开家门进入官场”错误,“出”指京官离开朝廷外调任职。

故选C。

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D项,“张咏当面‘不学无术’的嘲讽”错误,原文“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可知张咏嘲讽寇准“不学无术”并不是“当面”,而是以让他读《霍光传》的方式暗示。

故选D。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1)“矜”,夸耀;“虽”,即使;“嫉”,嫉恨。

(2)“未几”,没多久;“道”,名词作动词,取道;“逆”,迎接;“逆境上”,状语后置,省略了介词“于”,正常语序为“(于)境上逆”,意思是“在路上迎接”。

(3)“恣”,放纵;“且”,将要;“欲谁归罪”,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欲归罪谁”,意思是“想要归罪于谁呢”。

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寇准居宰相位,用人不拘于资历次序,同僚很不高兴。一天,又任命官员,同僚拿着有关官员按照旧例拟制的名册送上。寇准说:“宰相是用来推荐贤能贬退无能无德之人的,如果按照旧例办,只是一个官职而已。”寇准颇以澶渊的功劳自夸,即使是真宗皇帝也因此待寇准很优厚。王钦若很嫉恨他。有一天上朝,寇准先退,真宗目送他退出,王钦若趁机上奏说:“皇上敬重寇准,是因为他对国家有功吗?”真宗说:“是的。”王钦若说:“澶渊之战皇上不感到耻辱,却说寇准对国家有功,为什么呢?”真宗很惊讶地问:“有什么缘故吗?”王钦若说:“(缔结)城下之盟,《春秋》以此为耻。澶渊之举,就是城下之盟。皇上以万乘之尊却与敌结城下之盟,还有什么耻辱能与之相比!”真宗听后变得不高兴,从此对寇准渐渐疏远。

林特担任三司使,因为河北每年纳绢减少,督促十分急迫。而寇准向来讨厌林特,大力帮助转运使李士衡而诋毁林特,并且说在魏州时曾运往河北绢五万匹而三司没有接纳,以至于现在缺少供用,请求弹劾主管官吏及以下属官。然而京城每年耗费的绢达百万匹,寇准筹助的才五万匹。真宗不高兴,对王旦说:“寇准刚直急躁易怒还是像过去一样啊。”王旦说:“寇准喜欢让人感念他的恩惠,又想使人敬畏他,这都是大臣所应该避免的。而寇准仍旧自以为是,这是他的缺点。”没多久,寇准被罢为武胜军节度使,后来又调到永兴军任职。

当初,丁谓出自寇准门下,官至参知政事,他侍奉寇准很小心。曾经在中书省一起吃饭,寇准的胡须沾上了菜汤,丁谓起身为寇准慢慢擦拭胡须。寇准笑着说:“参知政事是国家的大臣,是替长官擦拭胡须的吗?”丁谓非常羞愧,从此他排挤陷害寇准一天比一天厉害。等到寇准贬官没多久,丁谓也被放逐到岭南,路过雷州,寇准派人送一只蒸羊在路上迎接他。丁谓想见寇准,寇准拒绝了他。寇准听说家僮谋划要报仇,就堵上门放任这些家僮赌博,不准他们出门,等到丁谓走远了,才作罢。

起先,张咏在成都,听说寇准当了宰相,对自己的僚属说:“寇公是个奇才,可惜学问权术不够。”等到寇准出使陕州,张咏恰好从成都罢职回来,寇准尊敬地设置帐幕,热情款待。张咏将要离去,寇准送他到郊外,问他道:“您有什么教导我的吗?”张咏慢慢地说:“《霍光传》不可不读啊。”寇准没明白他的意思,回来后拿出书读,读到“不学无术”时,笑着说:“这就是张公要对我说的。”

寇准在雷州一年多。死后,就归葬西京。路过荆南公安县,县里百姓都在路边设祭坛哭吊,折断竹子插在地上,并挂着纸钱,过一个月再来看,枯竹全都生出了竹笋。

11.B

12.内容上:①运用比喻(或“化虚为实”),形象具体地写出女主人公愁思的多而纷乱。②引发联想,柳絮四处飘荡,使人自然联想到踪迹不定的丈夫,表现女主人公无尽的哀怨。结构上:③照应开头的“春将暮”,首尾呼应。

1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B项,“因而不愿意说起‘春将暮’,表现了她对现实的逃避”错,“不道”是指男子感觉不到春事将尽,春光易逝,写男子不顾念闺中思妇,辜负了大好时光。

故选B。

12.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具体考查赏析诗歌尾句中的“柳絮”。解答此类试题,答题模式:采用了……的表现手法(或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本题分析时可以从以下几步入手:①理解“柳絮”句子的意思,纷乱春愁如柳絮。②看“柳絮”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春愁如柳絮”,可得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③看“柳絮”在诗中起了什么作用。结构上,作者描写“柳絮”与首句中的“春将暮”相呼应,使诗歌结构更加严谨;内容上,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思念丈夫的纷乱的愁绪;情感上,则由“柳絮”的飘摇不定来指丈夫的行踪,表达对丈夫的关心、担忧、哀怨与痴情。

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13.云破月来花弄影细雨梦回鸡塞远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得年年肠断处(或“断肠处”)缥缈孤鸿影无故加之而不怒常在于险远而寿者不可知矣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本题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蓑”“缥缈”等字,默写时要写准确。

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14.D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第一处,突如其来,强调突然发生;出其不意,趁对方没有意料到就采取行动。结合后面的词语“疫情”,所以不用“出其不意”。

第二处,逆水行舟,意思是逆着水流的方向行船,比喻不努力就要后退;逆流而上,迎着困难而上,意思是就算遇到困难也不退缩,形容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结合语境前面的词语“挺身而出”,所以不用“逆水行舟”。

第三处,驰援,指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以最快的速度予以支援;支援,指用人力、物力、财力或其他实际行动去支持和援助。结合后面的词语“第一时间”,所以不能用“支援”。

第四处,较劲,比力气,形容各不相让或互不服气,要比出高低;较量,用竞赛或斗争的方式比本领、实力的高低。结合前面的词语“病魔”,所以不用“较劲”。

故选D。

15.D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语段中的病句可通过以下方法筛选正确答案:一读,通读语段,是查找病句的前提;二找,认真分析,查找病因,看有没有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三改,针对病因,对症下药,进行删、补、换、移,修改病句;四查,对修改后的句子进行校对阅读,看是否通顺、句意准确。

A项,“通过引进成套的机械化采煤装备,使我们彻底改变了传统采煤工艺,实现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错,“通过引进成套的机械化采煤装备”是介词短语,不能充当主语,缺少主语,去掉“使”。

B项,“不仅能够打造更为高效的社会,而且能够创造工作机会”错,不合逻辑,不能构成递进关系,“不仅”和“而且”后面的内容对调。

C项,“更好地满足群众消费升级和国家发展”错,成分残缺,“满足”缺少宾语,“发展”后面加“的需要”。

故选D。

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16.A

此题考查语句连贯的能力。连贯的题目应注意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问题,答题是先确定某几组句子肯定是挨着的,据此排除其它选项,然后总体审查。解答语句衔接题,要先将题目所给语段读懂,明白其语境;然后再仔细研究题中几句话内部的逻辑关联,弄清其先后顺序。

从选项来看,开头句子,只有两种情况:④和⑤。上文指出,我们在阅读时,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心理过程,⑤句“任何文本的阅读都不例外”与此衔接恰当,④句“千万不要以为严谨的科学文本的阅读不存在意义的建构”与之不能衔接。排除BC两项。AD两项都是④句紧接⑤句之后,不用过多考虑。③句“但事实并非如此”应在①句“……就应该怀着焚香顶礼的心情,亦步亦趋地追随与歌颂”之后。②句的“爱因斯坦阅读科学文本有着极大的批判性和再创造性”与语境下文“作为一种再创造,谁都不必怀疑,文学阅读最具代表性”刚好衔接。

分析可知,正确的排序是⑤④①③②。

故选A。

排序题中的标志性语言有:

①互相呼应关联词语:复句中的分句与分句之间有并列、转折、递进、选择、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若注意不到这一特点,将破坏分句问的逻辑联系,并造成结构混乱、语序不当,从而影响句意的连贯。

②暗示性词语:换句话说、同时、与此同时、与此相反、反过来说、首先、其次、再次、先前、后来、过去、现在、将来、总之、综上所述、由此看来、诸如此类、所谓、例如……

③能串联文意的指代性词语、副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

④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等。

17.C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推断能力。答题步骤:(1)审题。看要求是选正确的还是选不正确的,(2)对有把握的选项迅速作出判断,(3)借助方法,主攻难点。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1)依形推义法(2)语境分析法(3)语法分析法(4)妙用修辞法(5)成语印证法(6)课文求义法(7)邻字借推法(8)联想推断法(9)代入检验法(10)古今对比法。

A项,“领”解释错误,正确的解释是“兼任”;

B项,“比”解释错误,正确的解释是“并列,挨着”;

D项,“僦”解释错误,正确的解释是“雇佣”;“戢”解释错误,正确的解释是“管束”;

故选C。

18.C

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的理解判断能力。所谓“古今异义”是指文言词语古义与今义有差别,甚至词义相差很远。这种词义的差异,是由词义发展变化造成的。古今词义的变化有下列几种情况:(1)词义扩大(2)词义缩小(3)词义转移(4)色彩变化等等。

A项,“假设”,古义:代为准备;今义:指如果;

B项,“通知”,古义:完全了解;今义:把事项告诉人知道;

C项,“深思”,古今异义相同,深入思考;

D项,“成立”,古义:成人自立;今义:是指创立,建立,设立;

故选C。

19.B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在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高考一般是课外文言文阅读,可以联系课文中学过的有关语句中该词的用法来推断词义。

A项,“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中“所以”,连词,表原因;“所以经营绥辑先后终始之际”中“所以”,连词,表转折,“用来”。

B项,“外无待而犹死守”中,“而”,连词,表转折;“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中“而”,连词,表转折。

C项,“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中“其”,副词,难道;“其仁足以示天下”中,代词,他的。

D项,“欲以此驰骋当世”中“以”,介词,凭借;“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中“以”,连词,表目的,来。

故选B。

20.C

A项,都是宾语前置句。“惟兄嫂是依”中的“是”语法上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实际意义。“其又何尤”是疑问句,疑问代词“何”作动词“尤”的宾语,“何”前置。

B项,都是状语后置句。“语以国亡主灭”中状语“以国亡主灭”,“肆于山水间”中状语“于山水间”都后置了。

C项,前一句定语后置句,“者”具有定语后置的功能;后一句“吾佐戎徐州”是省略句,同时也是状语后置句,应为“吾(于)徐州佐戎”。

D项,都是被动句。前句中“为所”表被动,后句中“见”意为“被”,表被动。

故选C。

21.D项,“从正面衬托出女子的深闺寂寞和内心的哀怨”表述错误。成双成对的金线绣成的鹧鸪鸟,从反面衬托出女子的深闺寂寞和内心的哀怨。

故选D。

22.A项,“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表述错误。范仲淹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23.A项,“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表述错误。范仲淹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leizhouzx.com/lzsxw/8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