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艺》公众平台ID:zhongwaiwenyi
尊重名家,力扶新人
喜欢在雷州的日子
作者:邓春贵(广东雷州)
日子在雷州过着过着,不知不觉地,便爱上了这热土。
四季如春,讲的便是这半岛的气候。雷州地处热带亚热带,绿树成荫,没沙尘暴,更没雪灾,有的只是迷人的碧海、蓝天、红花和绿叶。这里的冬天不会太冷,灿灿的阳光时不时洒漏下来,给大地予温暖:年青人只需披一条时尚的薄衫,便可逍遥度冬;夏天有点热,不过不必担忧:大榕树下乘坐一阵,凉气便习习。对爱游泳的人而言,这里便是一片汪洋福地。湖泊、水库、温泉、河流、以及无边无际的大海,只要你喜欢,可一年四季游个爽快,泡个舒爽。
春天和秋天,是这片红土上“浓妆淡抹”的两笔。春天万物蓬勃,秋季是一片收割的田野。雷州的“粮仓”东西洋,二十多万亩,春天时禾苗绿成油油的一片地;秋天时稻谷却黄成灿灿的半边天。
不论是春夏还是秋冬,每次极目远眺这土地,我都感到热血在沸腾:红土地母亲啊,你身上藴藏了怎样无穷无尽的生机与活力!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那句美人与鲜果交辉相映的诗句,曾醉倒了多少代的骚人墨客?南方荔枝的美味,大概没人比雷州人更熟稔!在这个三面环海的半岛,果树繁多,品种多样,荔枝实在很常见。坡头院角随处可见的荔枝树,3-4月开花,7-8成熟。初秋刚到,那那沉甸甸的果实便把绿叶里的枝头压得低低的,美少女只需脚跟一踮,玉指便能摘果入口:壳一剥,果肉亮晶晶,甜滋滋的,哪需费上“一骑红尘”的奔波和劳累?!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古人沉吟此句,留恋的可就是雷州半岛那飘香的水果和宜人的气候?
山珍海味,是对这半岛美食的特写。深山的走兽、密林的野果、深渊的游鱼、远海的蟹和虾,这些美味既满足了人的口福,更哺育了雷州人的粗犷和雷州文化的深厚。
在当今这一金钱与烦扰纠缠的时代,假如你觉得身心浮躁,不妨来雷州呆上几天,甚至半月。
这里的闹市中央,坐落了一千年古刹---天宁禅寺。在满院淡淡的炉香和悠扬的佛语心经中,你可以静静地品味宋代苏轼留下的“万山第一”的墨韵。伸手轻抚寺院那古朴的院墙、苍劲的古树,你便可感受到出家人那恒久不变的淡泊,如此的静谧和祥和,必能洗涤人在尘世的杂念,触摸到那份久违的宁静和致远。
身处雷州,白天,你可登上远近闻名的三元塔,俯瞰雷州市的全景;也可徘徊于雷州市博物馆,端详文化名城非物质遗产石狗的姿态和神韵。夜晚,可与友人结伴,泛舟于雷州西湖,让那份“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古遗风,助你体验到苏轼月夜游湖时的安闲和静谧。
在雷州,无论你怎样粗心,也不会错过雷剧的熏陶。在这个“视雷剧为生命”的半岛,本地人,谁不会吼几句雷歌,哪个角落会缺少雷剧的演出?“数尺楼台能容九州千载事业,几番场合任藏八极万代人才”,这副流行于各农村戏台大楼的楹联,蕴含了本地人对雷剧多深的热爱?承载了雷州人对传统文化多高的寄望?!
南宋英雄文天祥,在《雷州十贤堂记》一文中,感慨写道,“嗟乎,雷何地也,诸贤冠冕于此,俨然而威?”古雷州何以能使“诸贤冠冕于此,俨然而威”?这奥秘,不身临其境,不在雷州过上一段“田园风光和人文荟萃”的日子,是难以豁然开朗的呢。
真可怕!雷州的日子,过着过着,不觉不知中,就忘了要离开。
作者简介邓春贵,中学英语教师,文学爱好者,凤凰网的签约写手。大学开始投稿,在《湛师院报》发表了《校园闲人》,《英语系的男生》等校园生活散文,读者反响热烈。近年,集中在《湛江日报》及《湛江晚报》刊发散文,小说及随笔,近篇。作品以描写雷州半岛的风土人情为主,有文章被政府网站及学院网站转载。年始,在《凤凰网》的读书版,连载长篇小说《欲望》及散文集《雷州风情》。发表网络文学达50多万字,成为凤凰网的签约写手。教学论文,散见于《学生双语报》、《英语周报》、《广东教育》及《名校》等著名英语教学刊物。参赛的征文,曾多次获得市级、全国性奖项。
?原创作品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