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剧,是广东四大名剧之一,距今已经有多年的历史。雷剧以雷州话为唱白,在雷州歌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在雷州地区,雷剧演出不仅为喜庆节日,增添了浓浓的乡情。同时也是村里的留守儿童最好的开蒙课堂。仁、义、礼、智、信,中华传统道德。通过唐宋古人的故事搬到雷剧舞台,大人孩子在跌岩起伏的情节和悠扬变化的唱腔中,接受着潜移默化的精神浸润。因此雷剧也成为了万雷州人的精神家园。
面具的背后
戴上发髻
后台补妆
如果说流传了五百多年的雷剧承载着雷州人的喜怒哀乐的话,那么还有一样东西便是最能体现雷州人的诙谐幽默,和兼容并蓄的性格。
⊙雷州,一座与狗有渊源的城市⊙在雷州,人们把那些用玄武岩雕刻出来的石狗雕像放置在宅院门前,山坡田间,屋檐门厅,甚至是廊桥上。它都有着一种寓意,也就是护佑平安。在雷州人的心中,石狗神是一个非常大的信仰。
史料记载,雷州石狗起源于殷周年代。当时从黄河中下游南迁的俚、僚、瑶、僮等古代民族聚居雷州半岛。由于文明程度与生产力的落后,当地人就用“石狗”作为图腾标志祈求庇护。自汉末至五代时期,由于中原地区战乱频频,特别是到了唐宋时期,大量福建人迁入雷州,民族融合,对图腾崇拜愈演愈烈。
雷州石狗从部落图腾发展为守护神灵与吉祥物,逐步形成了独具雷州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雷州境内现存1.5万至2.5万只古石狗。雷州石狗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今天能娴熟雕刻石狗的石匠师傅已廖廖无几。吴其林从小跟着父亲耳濡目染,高中毕业就从事石狗雕刻。雷州乃至湛江各地,留下了他精雕细刻的作品。在雷祖祠前的一座石桥上有他雕刻的18对石狗,这些形态各异的石狗似乎最懂主人的心思。
雷州博物馆原馆长王伦三说:随着时间的发展我们的信仰也发生了改变。但还是希望能通过国家,通过当地的政府立法把石狗做到原生态保护,将石狗文化世世代代延续下去。
雷剧,石狗,仅仅是雷州古文化的一个缩影。它们曾经辉煌过,面对现代城市发展的挑战。是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还是顽强地留存下去。这个问题的答案也许谁都无法给出,但是从那些小心守护传统文化的雷州人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坚守的力量。尽管这份力量微弱,但却看到了传承下去的希望。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