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雷州市新闻
雷州市经济
雷州市人口
雷州市旅游
雷州市地理
雷州市交通

谈谈我们湛江的雷州话湛江作者联盟

白斑病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bdfcs/zhiliao/

雷州话,过去曾被外地人称为“土话”和“黎话”。“黎话”有两种意思:一为海南黎族的语言,二为“夷言莫辩”的话语。至于“土话”,顾名思义,乃当地通俗的语言。雷州话,溯其祖追其源,乃系闽南语系的一种。其实,海康人大多来自闽南,大约始于唐代,至宋明时期兴盛。

雷州话作为海康人沟通的唯一的语言工具有着其本身丰厚的文化底蕴,以“土”为特色,通俗易懂,但也是雷州话遭受地区限制的原因之一。雷州话因为其土而不能登大雅之殿,至今为止,雷州话也不为世人所青睐,因此所涉及的海康文化也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扬。作为一名地道的海康人,面对自己的母语被遗忘在喧嚣的一隅,心底确实不是滋味,虽然阅世不深,但出于对母语的热爱,在此介绍一下雷州话。

雷州话方言可分为“性质状态”和“俗语、谚语、歇后语”两个大类。其中性质状态涉及的与官方语言相近,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而“俗语、谚语、歇后语”便是海康方言中的一大特色,其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雷剧,墓志铭,涉及天文地理,衣食住行,时令,文化教育,迷信,动植物,人品,行为性质等方面,有单音词,复音词,又可分为AABB式重叠,ABAB式重叠和ABB式重叠等。

几乎每一类“俗语、谚语、歇后语”都包含有海康文化,或者涉及雷州文化。如“日头落水”,日头乃太阳,太阳总是高在人们的头上而称日头,日头落水乃太阳下山的意思。雷州半岛东西两面临海,没有山脉,所以将太阳往西沉没入地平线的现象概括为“日头落水”,又如“三八四月”,古代海康先人生产力相当落后(雷州半岛曾被称为南蛮地区),每逢三月,四月,八月便会闹饥荒,所以“三八四月”的意思就是“荒时暴月,青黄不接之时”。   在雷州方言里头,“土”和“通俗”乃其一大特色,“土”,来源生活或取材生活,在现实生活中能找到相关的来源,如“上轿包脚”,古代妇女常把脚裸以下的部分包扎起来,也就是所说的“三寸金莲”,在海康古代,没有把脚包扎成“三寸金莲”的女人是嫁不出去的,或者被世人骂成不守妇道,上轿,出嫁的意思,在出嫁的时候才包扎脚,那就是懒惰,比喻平时没有准备,事到临头才慌乱准备,又如“公仔抬高就见脚”,公仔戏,雷州半岛的一种木偶戏,由人来操纵其动作形态的变化,当人把公仔高举起时会不自觉地把木偶的一些缺点或短处暴露出来,所以“公仔抬高就见脚”的意思是没有真才实学,一遇上情况便暴露出了马脚。

谈及雷州方言,有必要谈及雷剧。雷剧属于广东三大剧种之一,在雷州歌的基础上发展形成,已具有多年的历史,其发展过程中经过姑娘歌、劝世歌、大班歌、雷剧四个历史阶段。直至现在,每年春节,海康市民都会举行姑娘歌比赛,上至政府官员,下至平民百姓都兴致勃勃地参与其中。其实,这是对本土语言热爱的一种表现。海康文化在雷剧里头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其表达途径无非是通过简单,通俗易懂的雷州话。如《抓阉村长》这台戏里头,就有这样一段对白:月母光,月母圆,四嫜加布在庭边,月母,即月亮,加布即织布,庭边即院子,月亮亮晶晶,月亮圆滚滚,四姑娘在院子里织布,如果用翻译后的语言表达,海康人民很少能听懂,因为热爱雷剧的听众中大部分是几乎没有文化的农民,这也是雷剧受海康人民热爱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此,只是对雷州话方言中一小撮的举例,其实,我更愿意能够把雷州方言推广,而这将是怎样大的一项工程,我不得而知。

海康的主要汉语方言。来源于福建的闽南话,汉代已基本形成。据明万历《雷州府志》载,当时雷州话叫“东话”或“客话”,其特色是较多地保留了古汉语的语音,许多基本词汇与潮州话和蒲田话大致相同,但因受官话、粤语和少数民族语言的影响而发生差异性的变化。雷州话通行范围很广,包括海康县、徐闻县全部,遂溪县、湛江市区和郊区的大部分,以及雷州半岛北部的廉江市、吴川县、电白县的一部分,人口超过万。海康城的雷州话是雷州话代表方言,是正音。现出版有《雷州话注音字汇》、《雷州话方言词典》和《雷州方言志》。

用雷州话演唱的民歌。汉代形成于海康县,流行于雷州半岛。是广东四大方言歌之一,也是中国个歌种之一。其格律严谨,每首四句,每句七字,一、二、四句的尾字押韵,第二句的第四字、第四句的第四字和尾字都用阳平声,第二句尾字则用阴平声。每句句首都可加两三个字,叫“歌垫”。其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以及双关、重叠、连珠、倒装等10多种。歌唱形式有独唱、对唱等。民间男女老幼都会唱,遇事随口即唱,出口成歌。

雷州的民间器乐曲。始于明盛于清,流行于雷州半岛和湛江市区。雷州音乐按演奏形式可分为:将军令,气氛热烈,气势磅礴;小牌,旋律流畅优美,轻松活泼;坐门楼,多用于庆典,乐手坐在门楼下(大门口)演奏;戏套,为雷州歌剧和黎戏(雷州木偶戏)的场间气氛音乐,也用于日常生活。

原名雷州歌剧。源于雷州歌,明代中期形成于海康县。其唱腔音乐、锣鼓音乐别具一格。初期以雷州歌谣腔为主唱腔,后在原唱腔基础上创作出数十种新唱腔,按其体系可分为“高台”、“雷讴”。唐代佛教开始传入海康,以后不断发展。现全市保存较好的寺庙有座,其中雷州城区有66座,僧尼人。全市有60多人分别在广州、香港和美国等地佛教组织任法师或住持。佛教音乐已收集到50多种,结构严谨,旋律流畅。

南宋初年在海康城兴起的一种传统食俗,把狗宰杀后煮熟,放在砧板上斩碎来吃,称白斩狗。海康人很喜欢吃狗肉,市场上卖狗肉摊档比比皆是。尤其是冬天,吃狗肉可以御寒,是穷人的大补。甚至有人说:“将钱买狗吃,好过买被盖。”本世纪三四十年代,湛江市赤坎高州街就有一家“老友记”小店,专营雷州狗肉生意,因为经营得法,曾名噪一时。吃白斩狗很讲究调味,狗肉摊档必备有花生油、酱油、生粉、糖、醋、辣椒等作料制成的调味品,免费供应顾客。家庭制作狗肉,更讲究烹调方法。

清代最为兴盛的一种地方风味小吃。雷州白籺用糯米粉做皮,用白糖、椰丝、芝麻、猪肉末、冬瓜糖、生黄皮等作料作馅,捏成籺后,放在蒸笼里蒸熟即成。雷州白籺素以馅多皮薄、油水充足、既香又甜著名,尤其馅里椰丝要下足猪油炒熟。

兴盛于明代的一种地方风味小吃。海康城东西洋盛产大米,尤以糯米著称。城里商贩便就地取材用糯米裹粽上市出售。因雷州粽用料足,体形大,人们称为“海康大粽”。海康大粽的制作方法是,先将糯米洗净(放在油锅里炒过更佳),用虾米、猪肉等配料作馅,然后用粽叶包裹,再用草绳捆紧,放进锅里加水煮熟即成。旧时雷州摊档卖粽,一般是连锅带粽搬上街头,放在火炉上面,边卖边加热。糯米软滑可口;虾米、猪肉作馅,香味袭人,且白糖又多,在当时确是一种比较实惠的食品。顾客吃饱后,档主又免费赠送一碗粽水,既可解腻,又可品尝粽叶风味。如今,海康城入夜后,街上传统卖粽摊档比比皆是,为海康人的夜生活增添情趣。不过,由于人们早已解决温饱问题,海康大粽风味虽依然如故,但体形比以前小得多了。地方风味小吃。俗称“甜糟”。相传始于宋代。与白籺、大粽合称海康三大甜食。它以糯米酿制,荔枝大糯米或六月糯仔米最好,其他糯米也可,但滋味大为逊色。甜酒糖水就是甜酒加黄糖煮水打底,舀到碗里时,再加适量未经煮过的甜酒。煮过的稍烂,有渣,加上生甜酒,就恰到好处,香甜可口。爱吃生甜酒的人也很多,因为生甜酒保留了甜酒的固有滋味。甜酒葡萄糖丰富,海康人视为冬令补品,往往把炒过的熟鸡肉浸到甜酒中去,每天喝一二碗,可补肾益血,产后妇女尤宜。

珍珠有东、西、南珠之分。国际市场上评价说:东珠(日本产)不如西珠(欧洲产),西珠不如南珠(中国雷州产)。南珠特点是“光、重、圆、大”,是珠中上品。南珠价格相当昂贵,历来被人们视为华丽、贵重、富有、吉祥的象征。南珠既可制作项链、首饰,又可制作药品、饮料、日用化妆品等。从三国时起,雷州就有珠民采珠、养珠,史称“南珠故乡”。明朝在雷州设置专事采珠都,多次派官员和太监大量采办南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南珠养殖始于年6月1日。现有南珠养殖场个,养殖面积0公顷,珠核厂21家,珠壳粉末厂12家,南珠项链加工厂家。南珠年产量达公斤,产值1.21亿元,居全国第一,占全国珠产量的2/3。珠民们现已普遍掌握科学植核法、珠贝养殖法、夏季植核法、南珠加工法等技术,使南珠养殖周期缩短,成本降低,经济效益更好。

中国向有“北有姑绒,南有女葛”之说,“南有女葛”指的是广东海康妇女织的葛布。这种葛布从汉代起就是进贡皇帝的主要物品。海康葛布“百钱一尺,盛行天下”,布质精细,光滑耐用,颜色像褐色象牙。海康人最善于纺织葛布。葛的主要产地是阳江、硇洲和海康,而葛布纺织主要是海康。广东葛布很多,海康葛布才是正宗。海康妇女大都是以纺织葛布为生,纺织的葛布有粗有细。精细工纺织出的葛布,质量上胜过绸缎,薄如蝉翼,重量仅有数铢。

现下的雷州话大致分为两类:徐闻雷州话和海康雷州话,徐闻雷州话语速平缓轻盈,发展较快,许多话音都偏向于普通话,摒弃了许多原来的发音,采取“普通话式”的发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现在大多数年轻人已经不能很准确地说出某些字词,索性拿普通话发音滥竽充数!这种变化在两代人之间体现得更为明显;海康雷州话发音快,常带有爆破音,很大程度上保留了本土雷州话的精髓,是比较地道的雷州话。随着时间的推移,徐闻雷州话和海康雷州话的不同越加明显,打个比方,现在的大多数海康雷州话等于50到80年代的徐闻雷州话!



转载请注明:http://www.leizhouzx.com/lzsxw/14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