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雷州市新闻
雷州市经济
雷州市人口
雷州市旅游
雷州市地理
雷州市交通

解密雷州人为什么敬狗却又吃狗

----广告招商4----

白切狗是粤西最受欢迎的美食,到湛江不尝尝白切狗,那就是枉走一遭了!狗肉又叫“香肉”或“地羊”,民间有“天上的飞禽,香不过鹌鹑;地上的走兽,香不过狗肉”之说。民间还有“狗肉滚三滚,神仙站不稳”的谚语。狗肉闻起来气味醇厚,芳香四溢。

雷州白切狗

白切狗是广东湛江地区一道食物,当地人爱吃狗肉,而其吃法却很特别,喜欢白切。把狗宰杀后煮熟,放在砧板上斫碎来吃,乡里人称“白斩狗”,亦称白切狗,而且湛江人对雷州白切狗而言,已是不拘时节,一年四季皆食。

1

1、三伏暑天吃夏至狗,以热压热;三九寒天食冬令狗,驱寒进补。夏至狗虽然狗肉护旺无护衰,但夏至日例外,夏至狗最补。有“冬至鱼生夏至狗”之说,又云:吃了夏至狗,西风绕道走。大意是人只要在夏至日这天吃了狗肉,其身体就能抵抗西风恶雨的入侵,少感冒,身体好。冬令狗

寒冷的冬天是吃狗肉的好时节。狗肉是冬令进补的佳品,其营养价值很高,狗肉蛋白质含量与牛肉、猪肉媲美,且含有钾、钙、磷、钠及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因此有人说:“将钱买狗吃好过买被盖“。

2

为什么敬狗又食狗?到过雷州的人可能会百思不得其解。当地人上千年来一边敬拜狗,却大啖狗肉。一方面敬狗,雷州半岛农村,几乎村村都是石狗,有的一村一条,有的一村多至一二十条,置于村口,树下、巷口、祠堂、门前、天井,更有的置于居民窗户顶部飘板之上的,随处可见。雷州人认为石狗能镇魔驱妖、祛邪消灾,能司风雨、赐财福、添丁寿、主功名、主正义等等。因此,雷州人有给小孩取名昵狗、狗仔、狗生、狗保,并让其戴狗仔帽、穿狗弄衫(类似马甲)的习俗。雷州半岛村民,逢年过节,初一、十五或遇有红白喜事时加以拜奉。而另一方面吃狗,有个说法是狗血污秽,鬼怪染上狗血,永世不得翻身,所以敬而远之,石狗也因而有驱邪作用。至于实际上的狗,百姓却不奉为神灵,而是杀而咦之,毫无禁忌,雷州半岛还因而出现了一种特别的菜式——“白切狗”。如今雷州市最流行的菜式便是狗肉的各种吃法。在冬天,狗肉火锅更风靡大街小巷,街头大大小小的食肆几乎无一例外地经营狗肉生意。

3

为何在这个地方,敬狗和吃狗两种背道而驰的现象同时发生?石狗崇拜淡出雷州石狗是雷州人民时代繁衍生息中遗留下的宝贵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创作。很可惜,在文革期间,石狗被视为“四旧”而遭劫,许多石狗被砸毁,弃之深山荒野,有的湮没泥沙、河渠,难觅其踪。在岁月的流逝中,在村庄的变迁中,很多的石狗都已被遗弃在荒野上,昔日的图腾,只能在荒野上悲哀。而当这些守护的图腾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的时候,真实的狗便上了人们的餐桌,狗成为了这些部落人们的美食,享誉全国。食狗习俗引进雷州人的祖先原属于黎族,唐宋以后,又有瑶族、苗族和壮族等少数民族迁入。他们大多来自福建,途经粤东而至雷州定居。雷州幸存的大量石狗与迁居的少数民族图腾崇拜有关,比如瑶族历来就有敬重狗的风俗。后来随着大量汉族人口的迁入和佛教的传播,打破了石狗一神独尊的局面,在不以狗为神的人群中,引入了吃狗的习俗。由于民族交融和观念的冲突,雷州出现了尊狗和吃狗相悖的两种独特民风。一方面崇拜狗,在乡野、村头巷口、门前塘边,到处都有石狗蹲立。石狗被作为保护神,辟邪避灾,受香拜祭,从而形成了雷州石狗文化。另一方面喜欢吃狗肉,雷州以白切狗最为出名,狗肉的各种吃法也形成了一种饮食文化,从城区到乡镇,以致街头巷尾,经营狗肉的档口比比皆是。

4

四季飘香的白切狗白切狗并不是白切后就吃。雷州人吃狗,还很讲究调味。狗肉摊档备有用生抽、酱油、生粉、糖、醋、辣椒等配料制成的调味品,免费供应顾客。制作狗肉会挑选嫩狗,去净毛及内脏,成条放大锅中煮熟捞起,根据需要多少而斩食,斩食回去后,或煎、或炒、或加陈皮、八角等配料炖狗,随心所欲。狗肉虽有补,但在旧时,雷州地方狗肉不能上筵席。如今,狗肉却登不上大雅之堂了,不少酒楼宾馆经营狗肉生意。如“芋头扣狗”、“药材炖狗”、“火锅狗肉”等名牌菜式,不但当地人喜欢吃,更有不少外省人甚至外国商人也慕名品尝雷州白切狗。狗肉美食遍地吃:雷州白切狗、灵川狗肉煲、柳州黄焖狗、玉林干锅狗、隆林脆皮狗,宾阳白切狗,贵州花江狗。

特别声明:内容来源于红土湛江,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医院忽悠
白癜风治愈后复发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leizhouzx.com/lzsxw/1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