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远在四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便有人类繁衍生息。先秦时期,这里先后为越楚的势力范围。据史载,公元前年,楚灭越之后“楚子熊挥受命镇粤,至此开石城,建楼以表其界”。汉元鼎六年(前年)至民国二年(年),多年里雷州城一直为县、州、郡、军、道、路、府治之所在地,成为雷州半岛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称“天南重地”。雷城(古雷州府治)是广东七大、粤西地区唯一且广东省唯一一个县级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雷州文化是独特的广东四大区域文化之一。下面就雷州的行政区划在一些主要时期的归属给予说明:
1、新石器时代
雷州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在雷州半岛西海岸有多处新石器时代的山岗遗址,其中有雷州市属的企水镇卜袍岭遗址、企水镇英楼岭山岗遗址、英利镇兰园岭遗址、英利镇英典北山岗遗址、英利镇英湖岭遗址、东里镇溪南水库遗址等,其出土有石斧、石锛、石网坠等器物及夹沙陶片等。部分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遗物现在可以在雷州市博物馆看到。这也证明了早在四五千年之前的新石器时代,雷州的先民已经在这里繁衍生息,开始创造雷州的远古文化。
雷州市博物馆:新馆年投入使用,位于雷州市雷城西湖大道南湖畔
2、战国时期
夏商周时期,雷州半岛主要是越族人聚居之地,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先后为越、楚的势力范围。据史书记载,公元前年,楚灭越之后“楚子熊挥受命镇粤,至此开石城,建楼以表其界”。此楼名“楚豁楼”,据考原址在今雷州市委党校附近。这也是雷州有史可查的第一座古城。公元前年秦在统一岭南后设置南海、象、桂林三郡,雷州半岛属于象郡。但秦时官制尚不完备,雷州半岛属于象郡之下什么县已无法考查或者象郡之下没有设县,或许雷州半岛尚未归属于哪个县。
茂德公古城:中国最南半岛的旅游新地标
3、西汉时期
秦亡之后,南海尉赵佗用武力合并桂林郡和象郡,将整个岭南归其统治之下,并于公元前年建立南越国,自立南越王,直到西汉初年雷州半岛隶属南越国。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年),汉武帝派伏波将军路博德平定岭南,并将南越重新划分为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儋耳、珠崖九郡。雷州半岛建制为徐闻县,隶属合浦郡,此时,合浦郡治与徐闻县治均置于现在的雷州城。元封五年(前年),汉武帝设立十三个常驻监察机构,将全国分为十三部。其中设交趾部负责纠核岭南九郡,部治置于苍梧郡的广信县(今封开县)。是时,雷州属于交趾部合浦郡徐闻县。
4、东汉时期
东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交趾郡女子征侧、征贰叛乱,占据交趾、九真、日南合浦等郡后自立为王。建武十九年(公元43年)夏,光武帝派遣伏波将军马援讨伐交趾。马援收复诸郡后,迁合浦郡治于合浦县,徐闻县治仍在雷州城。马援功在汉室而德泽雷州,为雷州人民所感激,并创建伏波祠以奉祀他与西汉邳离侯路博德。至东汉末,交趾部改为交州,是时,雷州属于交州合浦郡徐闻县。
伏波祠:位于雷州市雷城南亭街,始创于东汉,是岭南古老祠庙之一
5、三国两晋
三国分立之时,合浦郡本为西蜀之地,自关羽大意失荆州后,五岭以南皆归东吴所属。吴大帝孙权黄武七年(公元年),改合浦郡为珠官郡,郡治在合浦县,吴大帝赤乌五年(公元年),聂友讨朱崖,遂以雷琼二地为珠崖郡,郡治在徐闻县。此时,雷州城不仅是徐闻县治,且为珠崖郡治。晋太康元年(公元年)武帝司马炎举兵灭吴,广、交两州不战归晋。公元年,并珠崖郡入合浦郡,郡治于合浦县。是时,雷州属于交州合浦郡徐闻县,县治置于今雷州城。
6、南朝刘宋
南朝宋泰始七年(公元年)划出广州、交州置越州,此时雷州属越州合浦郡徐闻县,郡治在合浦,县治在雷州城。至南齐建元元年(公元年),郡治迁回徐闻县今雷州城。齐武帝永明中(约公元年),徐闻县改为齐康郡,隶属越州,领乐康一县,不久,乐康县易名齐康县,仍为齐康郡治。乐康县和齐康县如汉代的生徐闻县一样,皆辖雷州半岛,郡治、县治仍在今雷州城。梁武帝普通四年(公元年),置合州,治于齐康县,即今雷州城。梁太清元年(公元年),改合州为南合州,州治齐康,是时,雷州属南合州齐康县。梁灭,陈承梁制。
冼夫人庙:位于雷州市英利镇圩中街东侧,雷州现存唯一一座冼夫人庙
7、隋唐时期
隋初承陈建制,至隋文帝开皇八年(公元年),改南合州为齐康郡,改齐康县为隋康县,开皇九年废齐康郡复合州,又把隋康县分为两部分,以旧隋康县治部分置海康县,为合州治地,另南部沿袭隋唐县名,立县治于麻鞋村,即今徐闻县之前身。此时,雷州属于合州海康县,此为海康得名之始(因当时境内台风季节海潮泛滥成灾,为祈求海波康宁,故取名海康)。隋炀帝大业元年(公元年),改合州为禄州,大业三年(年)废禄州为合浦郡,郡治于合浦县,是时,雷州属合浦郡海康县。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年)废徐闻郡,设立南合州,治于海康县。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年),改南合州为东合州,州治海康。贞观八年(公元年),雷州刺吏陈文玉具疏改东合州为雷州,领海康、徐闻、铁杷(遂溪)三县,此为雷州得名之始。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年),改雷州为海康郡,隶属岭南节度使。唐肃宗二年(公元年),改铁杷县为遂溪县,此为今遂溪县得名之始。乾元元年(年),又复海康郡为雷州。
雷祖祠:纪念唐代雷州首任刺史陈文玉的祠堂,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宋元之后
五代时期,雷州先后改为海康郡和古合州。直至宋太祖开宝四年(公元年)平南汉,改雷州为雷州军,属于广南西路。是时,雷州属于广南西路雷州军海康县,军治于海康县。元世祖至元十八年(公元1年)改雷州军为雷州路,属湖广行省,路治于海康县。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年),改雷州路为雷州府,雷城为府治,属广东布政司,领海康、遂溪、徐闻三县,洪武九年四月至十四年五月间,还兼领廉州之地。清顺治四年(公元年)沿袭明制,仍为雷州府。该建制一直沿用至民国二年(年)始罢。
三元塔:雷州府府治标志,至今已经历将近年的风雪沧桑
9、新中国时期
民国二年(年)撤府留县,海康县先后隶属于高雷道、南路行政委员公署、南路善后委员会公署、南路绥靖公署、第八行政督察区、第十四行政督察区等。新中国成立后,海康县先后属南路专区、高雷专区、粤西专区、湛江专区。其中年11月,撤销海康县,南渡河以北与廉江与遂溪合并为雷北县,南渡河以南与徐闻县并为雷南县,次年雷北县改名雷州县,年撤销雷州县及雷南县建制,恢复海康、遂溪、徐闻原三县建制,隶属湛江专区及今天的湛江市。年4月26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海康县,设立雷州市”,由广东省直辖,委托湛江市代管。
(图片来源于网络)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