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炭生产车间,工人展示用小木屑压制的机制环保炭的半成品。记者李忠摄
从木材上剥出来的树皮、加工木材时锯下的废木屑,除了烧火还能做什么?雷州一家企业从废弃物中淘到了金,经过多年的学习研究,他们成功将废弃的木屑、树皮组合到了一起,制成了环保机制炭。其产品远销省内外,很受用户青睐,实现了环保、经济“双丰收”。
竹木加工厂产生大量的小木屑,这就是机制环保炭烧制的原材料。记者李忠摄
菜板制品厂完美升级
21日,冬日的太阳露出了笑脸。位于雷州市松竹镇马铁村的广东丽丽华竹木制品厂内,老板肖景好忙着招呼工人将刚压缩出来的机制炭半成品摊在院子里晾晒。提及机制炭生产时,50岁的肖景好马上打开了话匣子。“目前市场和效益还不错,一年下来可以让十来人就业不说,获得的利润也比较可观。”肖景好说,他们工厂生产的机制炭是环保用品,无毒、无烟、无味,经济实惠,是木炭和酒精的替代品,很受用户青睐。
肖景好原来是一名农民,上世纪80年代末随大流到珠三角淘金,期间非常看好菜板制品的前景,于年返回老家准备创业制作菜板。因为是白手起家,资金一度很困难,他不得不通过民间借贷的方式筹集资金办厂。熬过了一段苦日子,终于积攒下了第一桶金,而后不断扩大规模,发展到制作菜板、筷子等竹木制品。
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加工木材后留下一堆堆碎木屑和干树皮,让他既惋惜又无奈。“碎木屑堆积多了,刮风时粉尘纷飞,给生产带来了一些不便,很多时候都是低价处理。”肖景好说,多年来,他一直思考怎样利用碎木屑变废为宝的问题,后经多方打听,获悉可以利用废木屑加工制作机制炭,并且利润相当可观。通过熟人介绍,他赶往广西学习制炭技术,终于学成归来,在厂区新设了机制炭生产区,实现了竹木加工和废品利用一体化生产。
机制炭生产车间,工人用小木屑压制成机制环保炭的半成品。记者李忠摄
实现环保经济“双丰收”
说起制作木炭的流程,肖景好称首先要将废弃木屑进行筛选和晾晒,再用机器进行烘干,接着就可以制作出成形的棒体,最后再将半成品的棒体放入专门设备中进行炭化。“这个过程看似简单,但必须要掌握熟练的操作技术,要不然一根机制炭都做不出来。”肖景好说,在不断学习技术的同时,为了提高烧制成功率,他们经过了上百次的摸索,现在做起来也算轻车熟路了。
在机制炭生产车间,到处都可以看到一堆堆黄花花的碎木屑,它们充分搅拌后,经过烘干、压制、炭化等一系列工艺,就变成了一条条黑不溜秋的机制炭。“自国家叫停使用原木烧炭之后,环保机制木炭的前景越来越好。你可别小看这些黑家伙,它的市场价格卖到了每吨3千多元,除去材料、人工等成本,每吨至少可赚多元,是单纯卖木屑收入的好几倍。因为绿色环保无污染,目前我们厂生产的机制炭远销省内外,基本是供不应求。”肖景好说,机制木炭是利用废弃物质来做的,可以有效减少砍伐原木,对环境来说也是一种保护。同时,工厂实现一体化生产,员工可以进行综合作业,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实现员工增收工厂增值的“双丰收”。
据肖景好介绍,未来的机制炭产业充满了挑战与机遇,要想把握机遇、迎接挑战,下一步将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开发出更多新产品,并在延伸产业链上继续下工夫,让小木屑实现大价值。
来源:湛江日报,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