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特约观察员王沧海
首发凤凰网政务
“宇宙的文昌、世界的三沙、亚洲的博鳌,中国的三亚,海南的海口”。这句海口人聊以自黑的段子,听起来总是五味杂陈。
凡及一省内的双子星城市,总免不了进行一番省会城市与强势之城的比较。有些省会存在感不强,是因为自身实力本就有所欠缺。可到了海南这边,情况则稍有区别。
与“小透明”省会不同的是,海口是一个强势省会。论城市综合实力,海口和三亚差异悬殊,本不可比。只是在旅游业、城市名气等层面,二者可做一番较量。
在对海口、三亚进行分析时,不能忘记海南发展的历史大背景。曾经,海南以“老、少、边、穷”(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聚居区、边区、欠发达地区)为人所熟知。现在的海南,已是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中国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和规划中的全球最大自由贸易港。
海口和三亚的“双城记”,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有了不少看点。
01
“中国的三亚海南的海口”
海南岛上最长的河流南渡江,一江春水向北奔流,在海口市汇入琼州海峡。海口,是海南最北端的城市、北部湾城市群中心城市,也是海南最大的城市,海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若论在岛外的名气,海口明显不如三亚;论国际媒体的曝光率,也不如博鳌和三沙。和海口抢眼球的,还有它的近邻文昌,中国首个滨海卫星发射基地已在这里投入使用。
图:海南省行政区划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网站
三亚位于海南岛最南端,因三亚河在入海口处分出东西两支呈“丫”字状而得名。7年前,三沙设市,夺走了三亚长期保有的中国最袖珍城市、中国管辖面积最大的城市、中国最南端城市、中国离赤道最近的城市等标识。不过这并不妨碍三亚名声在外。因每年秋冬均有大量北方“候鸟”涌入,“东北省三亚市”的调侃已人尽皆知。
不同于其他省份的双子星城市,海口和三亚在人文历史、自然资源、地理气候、经济总量等方面,均差异悬殊。在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之前,这两座城市并不是人们常拿来比较的对象,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三亚太小、太年轻,缺乏可比性。
自北宋开埠以来,它已有上千年历史。论及建市,也可追溯至年12月9日。府城“七井八巷十三街”,就是海口岁月沧桑的见证。海口市琼山区在其发展规划中,还喊出了“琼台复兴”的口号,冀望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延续千年文脉和旧日荣光。
图:北宋时期的海南
来源:《中国历史地图集》(谭其骧主编)
在海口建市的58年后,即年5月19日,国务院批准三亚设市。彼时的三亚,似一张白纸。在消费社会的洪流中,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三亚开始了急起直追。
在气候上,海口与一马平川的雷州半岛隔海相望,冬季北方的寒流因此可以无遮无拦地长驱直入。三亚受海南岛中部高山的荫蔽,四季如夏,这使得三亚较之海口,在热带气息上更为浓厚。尤其在冬季,雨量充沛的海口,一旦寒流来袭又遇上绵绵阴雨,人的体感会较北方更为寒冷。这样的气候差异,也让来琼过冬的“候鸟老人”产生了分化——喜欢阳光和高温的更愿呆在三亚,不怕湿冷又不喜欢太晒的,会更乐于留在海口。
在人口上,最新的(年2月发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显示:年末,海口全市常住人口.23万人,三亚全市户籍人口61.46万人。每年冬季“南飞”到三亚的“候鸟”有多少,一直是个谜。这些年被媒体反复引用的,有三亚市异地养老老年人协会的一个粗略统计。据该协会分析,每年到三亚过冬养老的人群在30万到40万人之间。
以经济总量论,两城也明显不在一个量级。10年前(年),海口(.亿元)的地区生产总值约为三亚(.亿元)的2.71倍。
近年来,三亚和海口在经济上的差距有缩小的趋势。若以人均生产总值来比较,两地会更接近。作为海南发展的南北两极,三亚和海口如今已在很多领域较上了劲。两地均声称要当好“海南自贸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贸港建设排头兵”;在产业布局上,两地也有了越来越多的交织。这让海口与三亚的“双城记”,有了不一样的看点。
02
三亚:诗和远方VS海口:融入市朝
同为旅游城市,年三亚和海口接待过夜游客人次已非常接近。海口是万人次,三亚是.6万人次。同时,两地空港旅客吞吐量的差距也在缩小。不过海口有海空双门户的优势。正在打造的“东西双港驱动”,“东”是指美兰机场(空港),西是指海口港(海港)。海口港是自驾游客的必经之地,且其客运量仍保持与空港相当。
在海南建省最初的那十几年中,海口都是首选的海南旅游第一站。最常见的海南游线路,就是从海口出发,沿环岛高速公路的东线,经琼海、万宁、陵水,抵达三亚。另有中线和西线,也都是从海口出发,前往三亚。面对琼州海峡天堑,海口港目前仍是自驾游无法绕行的过海通道。
然而,对很多岛外游客来说,无论是否经过海口,三亚都是他们最重要的旅游目的地。那里才是“诗和远方”,有着澄清的碧海蓝天和神秘的民族风情。
图:三亚凤凰岛,被期望比肩迪拜的梦幻之岛。王沧海摄
作为观光游目的地,在海南6个5A景区中,三亚就拥有3个,另外3个也都在三亚周边,同属大三亚旅游圈。海口及其周边,则5A景区一个皆无。“请到天涯海角来,这里四季春常在”,这首曾火遍大江南北的歌曲,本是唱给海南的,却仿佛成了三亚旅游的专属广告语。
海口的火山口与骑楼老街倒是颇具特色,但以国内视角来观察,两者均非独有。长白山、腾冲、湛江等地,均有火山;厦门、泉州、湛江等地也都有骑楼。
与三亚比较,海口的热带滨海旅游资源相形见绌。海口也有阳光、沙滩、海浪,不过只能“看得见海”,却望不见山,连礁石也很少。三亚的热带风情更为浓郁,海水和沙滩也优于海口。热带滨海风光与黎苗风情,全国独此一家。正因为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和稀缺性,让三亚成了中国人的四季花园。
从游客来源上看,岛外人更青睐三亚;海南人(包括很多三亚本地人)则对海口的认同度更高。对本岛居民而言,三亚的高端酒店,与他们的日常生活并没有多大关系。当酒店已成了超级旅游综合体,“吃、喝、娱、乐、游、购、睡”不出酒店就能一站解决,酒店本身俨然已成了海南岛上的“岛中孤岛”。
来源:阳光海南网(海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主办)
尽管三亚旅游中的“孤岛效应”备受争议,在揽金上却表现出色。海口和三亚年接待过夜游客人次接近,两地实现旅游总收入差距却被明显拉大:海口的这一数据是亿元,三亚是.7亿元。人均旅游消费,三亚完胜海口。
相比之下,海口旅游显得更接地气。假日海滩也好、骑楼老街也好,都是连门票也没有的公共空间。以骑楼老街为例,这里既是外地游客的打卡景点,又是本地人的市井生活。
图:融入当地居民生活圈中的夜市,已成海口旅游新名片。王沧海摄
水巷口的早茶,新华南的夜宵,东门市场的海鲜干货,隐身在街头巷尾的辣汤饭、猪脚饭、清补凉等传统小吃,是吃货们的最爱。海垦花园夜市、海大南门夜市、金盘夜市、琼台福地夜市等,都已是海口旅游的新名片。
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度假游和当地市井生活体验游,并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选择。不同的旅游消费业态,因应不同层次的消费者。到三亚可以是逃离尘嚣,到海口可以是融入市朝。
不过,海口迫切需要一个重量级的主题公园,来为自己的旅游业提档升级。有些主题公园,甚至处处散发出“杀马特”式的审美趣味。以这样的不专业、小格局和狭隘思维来办旅游,前景未免让人担忧。
03
三亚、海口:谁能善用政策大礼包
若以全球视野来比较,我们还应承认:无论三亚或海口,作为热带滨海旅游目的地,与夏威夷、巴厘岛、马尔代夫等同类地区相比,还有不少的差距。
自国务院年底发布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以来,近10年过去,海南全省年接待入境游客数仅.4万人次,占全省全年接待游客总人数.4万人次的1.66%。这还是借自贸区自贸港东风,获得了12.9%年增长之后的数字。
从数据上看,海口与三亚对国际游客的吸引力,与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定位极不相称。就当前而言,海南更像是一个“国内旅游岛”。
而在这些年里,海南领到的政策大礼包,可以说是太多、太好、太丰厚了。年5月1日起,国务院批准将赴海南旅游的免签旅游团国家由26国放宽到59国,将外国游客入境海南的免签停留时间延长至30天,将团队免签放宽为个人免签。在过去的一年里,海口、三亚陆续开通了海口至悉尼、三亚至伦敦等国际航线28条。
海南,不能再躺在“等、靠、要”的舒适圈里,为自己开脱了。按照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目标,作为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海南应在年初步建成世界一流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仅就国际旅游岛所亟需的英语语言软环境而言,三亚与海口均存在巨大的欠账,急需补课。
在海南自贸区“三区一中心”的战略定位中,海口与三亚均担负着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重任。但要成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三亚和海口均有不少现实障碍需要跨越。
年12月1日,财政部发布公告将海南离岛旅客每人每年累计免税购物限额增加到3万元,且不限购买次数。这已是海南离岛免税政策自年试点实施以来,进行的第五次调整。但免税限额3万元,还不到中国台湾的七分之一。与美国、日本等地相比,也都有较大距离。
图:国家发展改革委于年底印发《海南省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实施方案》,提出要在海南打造全球免税购物中心和时尚消费中心,实施更加开放便利的离岛免税政策。王沧海摄
免税新政实施后,表面上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购物不再有区别,海南居民离岛购物同样可以适用全年免税限额3万元、不限购买次数。问题是,只有离岛才能免税,岛内居民为了免一点税还得在购物之后买张机票先离开海南,再拿着免税商品飞回来。显然,这种同权并无意义。
海南免税销售再火爆,也无法让本地居民有获得感。进一步放宽离岛免税政策,推进全岛免税已势在必行。
04
海口:我出江东新区VS.三亚:我跟总部经济区
过去一年,是建设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探索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开局之年,也是海口和三亚争当自贸区标杆和排头兵的起始之年。作为海南的“长子”,海口得天独厚,坐拥江东新区。这一优势,在短期内三亚将无法超越。
江东新区,就好像是海南的“浦东新区”。根据官方公布的战略定位,江东新区将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的创新区、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展示区、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体验区以及建设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的示范区。
年1月27日,《海口江东新区总体规划(-)》在北京获专家评审委员会审议通过。总规提出,到年,江东新区将建设成为具有鲜明热带海岛特色,全方位践行中央新发展理念的对外开放国际化新区,为全球未来城市建设树立“江东样板”。
梦想总是要有的。在江东新区建设上,海口的追梦人已经开跑。绕城高速(二期)、文明东越江隧道、白驹大道延长线等9个首批基础性、先导性、示范性重大工程正在火热推进。
另据海口市公布的百日大招商成果,去年海口引进了世界强企业4家、行业领军企业20家、知名品牌企业23家,世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全部进驻;新增外资企业93家、增长1倍,实际利用外资2.5亿美元、增长7.8倍。
在产业集聚上,海口提出了“一园两城两区”(临空产业园、新海生态临港新城、美安科技新城、西海岸南片区、海口湾片区)的布局。几大快递巨头均已进驻临空产业园;新海生态临港新城客运综合枢纽已全面动工……
另一边,没有“江东新区”的三亚,则紧随其后,宣布启动该市总部经济及中央商务区建设。这个横跨三亚两河四岸的三亚版“江东新区”,也以总部企业为主要招商目标,同样宣称要“打造成为展示海南自贸区自贸港建设的重要窗口”。
三亚的发力方向,还有统筹推进一港三城一基地。一港就是“南山港”,三城就是“深海科技城、南繁科技城、大学城”,一基地就是“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三亚在深海科技、南繁科技等领域,拥有海口难以取代的优势。
在产业发展上,海口与三亚均受生态保护和旅游城市的制约,又同受房地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金融、医疗、康养、会展、文创、娱乐、邮轮、游艇、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遂成为两地的共同选择。
从规划上看,三亚总部经济及中央商务区已与海口江东新区形成了正面竞争关系。
据《海南日报》3月28日报道,自百日大招商(项目)活动启动以来,三亚开展精准招商,取得了“重大成果”。截至今年2月底,三亚已先后对接并开展商务洽谈的企业达家。其中,世界强企业29家、中国强企业33家、外资企业及境外机构23家。
另据年三亚市政府工作报告,去年招商引才成效显著,共有14家总部企业注册落地,其中8家已导入产值。
放眼全国,“总部经济区”已遍地开花。一个值得